【卡優新聞網】
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本國銀行跨國債權餘額統計,中國大陸首度以42.63億美元,搶到第七名的好成績!
中央銀行每季公布一次本國銀行跨國債權餘額統計,其中,今(99)年3月底全體本國銀行跨國債權總額為1,590.1億美元,較上季底增加23.4億美元(1.5%),主要為拆放國外銀行同業及海外投資增加。
中央銀行金檢處顧問施遵驊指出,上述跨國債權對最終借款人與債務人,若位於不同國家者,另統計風險移轉後最終風險淨額,3月底全體本國銀行最終風險淨額為1,690億美元,較上季底增加16.9億美元或1.01%。
根據央行統計,國銀跨國債權餘額前十大國家排名,在直接風險部分,依序為美國、盧森堡、香港、英國、英屬西印度群島、澳大利亞、中國大陸、印度、開曼群島及新加坡,合計1,167.7億美元,占我國申報直接風險跨國債權總額的73.44%,而中國大陸在本季首度擠上第7名,同時也是目前排名最佳紀錄。
央行指出,依據國際清算銀行2010年4月發布2009年12月底世界各國申報的國外債權總額(包括國外分支機構對當地居住民當地幣別之債權)為30兆4,692.0億美元,前三大債權國依序為法國(12.38%)、英國(11.96%)及德國(10.84%)。同日我國國外債權總額為1,841.8億美元占全球總額0.6%。
若依照債務國地區別分析,直接風險以歐洲地區占35.81%為最多,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占34.84%次之,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占24.44%再次之。與上季底比較,以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增加22.6億美元為最多。
就最終風險分析,以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占37.83%為最多,歐洲地區占34.52%次之,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占23.88%再次之。與上季底比較,以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增加9.8億美元為最多;歐洲地區則減少4.4億美元。
央行指出,受到歐洲爆發債信危機影響,國銀在今年第一季,對歐洲地區的最終風險債權餘額較去(98)年底減少4.35億美元,減幅為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