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漸走出雙卡風暴,不少銀行都準備在消金領域重新大展身手,而去(96)年整體表現亮眼的花旗銀行,自然也不例外。花旗台灣區消費金融部總經理管國霖25日表示,花旗信用卡業務的營收,市佔率已從前年的10%成長到12%,完全沒有受到卡債餘波的影響,今年甚至可能超越中信銀,成為台灣信用卡的獲利一哥。
近期在電視上猛打「一輩子用心 紅利終身有效」信用卡廣告的花旗銀行,藉由夫妻間的深情,表達花旗對卡友一輩子的承諾,企業形象頗受民眾認同,不但抵擋住「剪卡風」,卡量還從95年底的152萬張流通卡,一路成長到96年底的163萬張,足足增加11萬多張的卡量,年成長率有7.3%,而有效卡率皆維持在7成5以上的水準。
在簽帳金額上,95年卡債風暴最嚴重時期,花旗締造了全年1115億元的佳績,而96年更上一層樓創下1213億元,增加了近10億元的刷卡量,年成長率有8.1%,與總體銀行年成長率2.33%相較,成績顯得格外亮麗。
另外,花旗在前(95)年信用卡營收的市佔率為9.93%,到了去(96)年一舉衝到12.94%的市佔率,年增率超過2%,與中信銀96年的市佔率13.95%相較,只相差1%。
管國霖指出,去年簽帳總額爬升到市場的第三位,僅次於中信銀、國泰世華,但從循環信用餘額、預借現金等方面來看,花旗早就已經稱霸市場,尤其觀察花旗信用卡近年來的成長力道,今年信用卡營收很有機會超越中信銀。
管國霖也認為,現階段國內信用卡市場,勢必會再經過整合,因為國內信用卡市場,刷卡金額排名前六位的銀行,就囊括市場六成市佔率,簽帳金額市佔率不到1%的銀行數,卻高達二十三家,根本很難轉虧為盈。
此外,管國霖透露,有些銀行已經開始思考釋出信用卡業務,而花旗也不排除針對其他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進行併購,讓大者恆大。
管國霖分析強調,以市場規模來看,台灣信用卡業者家數應該只有不到十家的空間生存,因此整合會是必要過程,信用卡業務的外包,也會是整合的一種形式。
十多年前國內的信用卡業務,花旗與中信銀之間進行了一場土洋大戰,但在花旗堅持收取年費下,黯然敗下陣後。如今,管國霖的宣示將再度挑起這場新仇舊恨。至於今年誰會登上獲利王,又將成為市場熱門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