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周末剛從中國出差回來,這次實際接觸了當地基層的工作者。日前有部份媒體批評中國90年代後的孩子,將無法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但是筆者所見到的,卻是他們擁有獨立思考,以及勇於表達意見的一面,雖然有少數人個人主義稍微強烈了一些,但是整體來說,筆者仍然認為他們不如外界所認為無法承受壓力,反而是積極有創造力的一群人,而這批人也會是我們下一代的主要競爭者。
筆者這次難得有機會深入台商工廠的第一線作業環境,參訪期間剛好遇上台幹對基層員工訓話,原來是生產線上其中一項零件沒了,該作業員反應給主管,主管找來採購詢問為何會缺料?
該名採購人員馬上很「官腔」的回答,根據採購流程第幾條,零件採購需要幾天前申請,結論就是缺料並不是採購人員的錯,而是生產線人員的錯。
該主管詢問採購人員這零件哪裡買的到,他馬上找人出去買,結果該名採購人員又跟主管說,這樣不符合程序,該名主管聽到這馬上把這採購人員痛罵一頓,他說這是緊急狀況,不要再用流程當藉口,如果因為缺料讓產線停機,該怎麼辦?所以該名主管請採購人員馬上把零件買齊,後續再追究行政流程的責任。
由於這主管口氣很兇,該名22歲的採購人員還因此被罵哭,事後我跟這名主管說,「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台灣,該名人員可能馬上辭職不幹了!」,讓我驚訝的事還在後頭,隔天這位採購小女孩馬上提了一份報告給主管,這份報告主要陳述採購流程該如何改進,才能避免缺料的問題。
我當下愣了一下,心理想著「這在我台灣的部門有可能發生嗎?」,我找了機會跟這小女孩聊了一下,我問她「昨天被罵心理不會不舒服嗎?」,她說主管也是為了公司好,而且主管的話的確有道理,如果我不想下次再挨罵,那我只能讓缺料的事情不再發生,所以就提了一份改善報告讓主管參考。
她只是個基層採購人員,卻擁有如此積極的工作態度,帶給我極大的震撼,看完以上的例子大家不知做何感想?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人才的競爭也會日漸激烈,如果我們在台灣還是原地踏步,那就只能等著被淘汰吧!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