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發布今(99)年7月份物價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31%,為3個月來最高,但仍為溫和成長;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5.34%,則創下8個月以來的新低,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較6月微幅走揚,但年增率幅度趨緩,則是因為去(98)年同期基期較高所致。
7月CPI年增率達1.31%,主要是因為蔬菜、菸品、燃氣、水產品,以及國外旅遊團費價格相對去年為高,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價格還在下跌;扣除新鮮蔬果魚介及能源的核心物價,上漲0.73%。七大類中,漲幅較為明顯的是:衣著類、雜項類,以及食物價,漲幅在2至4%間
7月WPI年增率為5.34%,主要是因為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及進口鐵礦砂等行情,還是比去年同期偏高,其中國產內銷品漲6.18%,進口品漲6.28%,出口品漲3.58%。觀察進口品物價,以新台幣計價漲幅是6.28%,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品漲8.85%,兩者均為8個月來的新低;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升幅較小,這是因為新台幣兌美元較去年同期升值2.42%。
7月國際主要商品行情不是止跌回升,就是持平。玉米價格上揚,近乎回到去年底水準,每英斗達3.93美元,年增率成長幅度明顯;黃豆價格上漲至每英斗10.53美元,也回到去年底的價位;小麥每英斗6.62元,直逼去年中的價格,較6月上漲4成2,年增率也有25%之高;稻米每英擔10.55美元,比去年下跌2成3,價格仍處於相對低檔。
主計處分析指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大宗穀物價格上揚,各地天災包括:澳洲蝗蟲、俄羅斯乾旱、加拿大大雨等,都影響到小麥的成長與收成。糖價也逐漸回升,今年3月開始走跌的糖價,因為印度庫存去化,低迷的糖價逐步回到年初時的水準。
至於原油價格,7月OPEC現貨平均油價每桶72.51美元,與6月均價72.95美元接近,7月原油價格年成長12.3%,這主要還是受到基期的影響,7月底到8月初油價,似乎又出現緩升跡象。
主計處指出,躉售物價遞延影響消費者物價的時間差,很難抓得準,因為市場競爭力的關係,消費物價要全面反映成本上揚的機會不大,但個別項目的部分,的確看得出來有轉嫁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