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達人專欄】
【維特專欄】經濟環保交戰 產業轉進縮短落差
在地聲音被忽略 稀有生態全力保留

記者  維特  報導   2010/08/06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爭議,是當前台灣亟待解決的課題(圖/卡優新聞網)

  台灣最近陷入經濟、環保哪者比較重要的爭論,雙方各有立場互不相讓,就有專家出面呼籲雙方不要玩「零和遊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非不能並存,其實有這樣的爭論出現,代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如何讓後代子孫有個富裕且永續生存的環境,才是大家該深思的課題。

 

  記得小時候念書時,一定會念到十大建設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那時候人民渴望富裕的生活,哪裡會在乎中鋼、中油可能帶來的汙染?這些年來台灣有錢了,環保意識開始抬頭,每當有經濟重大開發案要推動時,一定有許多「環保團體」出面抗爭。

 

  雖然不知道他們抗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但是對於開發案卻造成了不小的阻礙,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很多的抗爭事件中,當地人的聲音並不一定會得到重視,反而是那些外來的帶頭抗爭團體不停的躍上媒體版面。

 

  以這次中科的案例來看,當法院宣布廠商應該停工之後,嘉義縣馬上就表達歡迎廠商進駐,這是為什麼?因為嘉義縣的經濟發展相對弱勢,需要大型廠商進駐,才能提供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發展,所以環保團體在抗爭時,務必傾聽當地民眾的意見,當地人若想要追求經濟發展那有何不可?

 

  相對地,大型企業在投資時,遇到當地稀有的生態也要全力保留,並且不要忽略的在地人對土地的感情,別以為任何事用錢補償就可以解決,這樣只會讓衝突加劇而已。

 

  其實筆者不認為經濟與環保的衝突是壞事,以中科事件為例,如果廠商真能轉進嘉義縣,那麼對於嘉義的經濟發展,絕對是件好事。如此一來,可以逐漸縮短台灣全島南北的產業落差,已經過度發展的縣市,例如:台北、新竹等地,可以逐漸做產業升級及轉型符合環保的要求,同時帶動台灣下一階段的產業革新。

 

  這樣的做法,需要企業及各級政府有遠見的規劃,而不是像現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長久下來環保與經濟的衝突,才能逐漸平息。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2010/08/06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20.0%)讚  (60.0%)好  (20.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5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