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日前表示公務人員明年不調薪,舉債調薪更是不好的做法,但是馬上有五都參選人跳出來表示,公務人員應該帶頭調薪,他們認為由公部門帶頭調薪,可以帶動民間企業的「薪情」,此舉可以縮小台灣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反對者認為國家財政艱困不該貿然調薪,民間勞團則是不斷呼籲政府應該調升最低基本工資,接二連三的調薪問題,反應出台灣社會整體薪資水準,無法往上漲的窘境。
台灣薪資水準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就連向來被視為鐵飯碗的公務人員,也好幾年沒有調薪了,所以有人表示公部門應該率先調薪帶動民間加薪。此說法雖然立意良好,但是筆者認為太過樂觀,因為公部門調薪跟民間企業調薪是兩回事,民間企業看的是整體獲利,以及員工滿意度,所以公務人員調薪並不會影響民間企業的判斷。
尤其公務人員調薪需要考量國家財政整體的狀況,目前政府的舉債一再創新高,是否該舉債調薪,實在值得深思熟慮。況且公務人員的整體薪資水準,已經較民間企業來的高,所以若要用帶動民間企業調薪,這樣的理由來替公務人員加薪,很難說服社會大眾,等到國家財政狀況好一些,再來調薪也不遲。
回頭看看民間企業,除了一些知名的上市電子公司有著較佳的薪資福利之外,其餘中小企業看準了台灣失業率高、民眾不好找工作的現實,在薪資福利方面能少給就少給,等到員工受不了,才象徵性的加個幾百元,不然就是請員工走路另謀高就。
只要台灣的失業率,以及民眾找工作的難度不下降,那麼民間企業是不可能主動調薪的。過去兩年的金融海嘯,已經讓很多人改變了想法,很多人怕再次失業,所以只求有工作就好,薪資再低也願意忍受。長期下來整個就業環境變成資方喊價的市場,這樣的狀況政府實在難辭其咎。
去年許多勞團出面呼籲,政府的短期就業方案應該見好就收,否則將會拉低就業市場的薪資水平,這樣的憂慮果然成真。回頭看看自己目前的處境,你敢跟公司大聲要求調薪嗎?你敢隨意換工作嗎?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
不久之後,台灣將會成為一個經濟成長率偏高、薪資水準卻偏低的畸形國家,大家只能各憑本事自求多福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