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消除藥價黑洞疑慮,中央健保局擬明(100)年試辦「藥品費用支出目標」,不過消基會卻認為,此舉不但無法解決藥價黑洞,反而讓醫院藉由開藥來圖利。學者也擔心,藥價一旦採總額管制,民眾藥只會越吃越多,不只造成健保無謂浪費,國人健康更是堪憂。
二代健保尚在審查當中,而藥價黑洞的疑慮始終存在,健保藥費向來佔健保支出的25%。為了節流,健保局有意試辦藥品費用支出目標,也就是俗稱的「藥品總額管制」,預先決定藥品支出預算,若超出目標值,醫療機構須自行吸收,以控制藥價支出的成長幅度。
所謂藥價差,指的就是醫院採購價與健保給付價的差距,而年年劇增的藥價差額,更是健保長期以來的沉重負擔,為求健保永續經營,二代健保的推動刻不容緩,而藥品費用支出目標方案也跟著入法,正是希望能抑制藥價黑洞的擴大。
但是對於藥品總額的推行,消基會抨擊指出,此舉只是把健保總額的餅畫大,因為每年的藥價節餘款,並未從健保總額中扣除,所以每年的健保總額只會越來越高,若以此為基礎訂出藥價支出目標,醫療院所為了衝量,藥只會越開越多,等於是保障醫院靠開藥來圖利。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王惠珀則表示,根據2008年的資料顯示,國人的平均用藥量是美國的6.6倍,突顯國人用藥浮濫,若是一旦實施藥品總額管制,民眾吃藥會越來越多,屆時不只是健保浪費的問題,就連國人健康都會亮起紅燈。
消基會呼籲,若要訂定藥品總額,就必須先扣除藥價差金額,支出目標才會合理,並輔以合理管理費及給予開藥符合標準的醫療機構獎勵金,另外為維持公平,藥價調查仍有存在的必要,如此藥價才能真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