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檢驗標示的商品,就真的可靠嗎?那可不一定!市面上常見業者以通過某檢驗等標示,來取信消費者,不過消基會抽查卻發現,有高達七成商品並未明確標示檢驗項目,而且沒有一家業者標示出送檢時間及效期,消費者光憑實驗室認證,很難分辨品質好壞。
對不少民眾而言,通過認證就等於是品質保證,但消基會抽查19件標示通過實驗室檢驗的商品,發現只有5件商品有明確標示檢驗項目,分別為「CITY CAFÉ咖啡調棒」、「全家伯朗咖啡館咖啡調棒」、「Airsprung甲殼素抗菌床組單24」、「1/3 A LIFE人體工學護頸枕」與「N-easy載銀中絲襪6雙-網」,但並未標示送檢時間及效期。
其餘商品如「妙潔PE保鮮膜」,僅標示「符合衛署字號、健康有保障」,卻看不到檢驗項目;而「樂扣樂扣PP微波保鮮盒」則打出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及德國品質驗證組織SGS雙認證,但檢驗項目一樣付之闕如,共計未明確標示檢驗項目的商品有14件,比例高達七成。
消基會表示,一般商品的檢驗項目多達十幾項,並非通過其中一兩項就可保證其品質,但業者僅以一句通過認證就簡單帶過,消費者根本無從判斷檢驗品質為何。
面對消基會的質疑,「CITY CAFÉ咖啡調棒」業者回應,公司內部會不定期將產品進行送檢;「樂扣樂扣PP微波保鮮盒」業者則表示,一段時間後會再送檢以確保品質;「妙潔PE保鮮膜」指出,若法規未變動,就不會再定期送檢。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關於食品部分,目前並沒有針對此類宣稱進行管制,也不會要求業者提出檢驗報告說明。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則說明,檢驗局只檢驗納入「應施檢驗項目」的商品,至於未納入的商品並不在業務範圍內,民眾可檢查商品是否貼有標檢局標章,若有即代表通過政府把關。
消基會呼籲,政府各部門應嚴格把關,避免業者在商品標示上游走灰色地帶,讓消費者無從判斷認證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