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S嫁給中國餐飲女王張蘭的兒子,引發喧騰。但是不論國籍,富貴家庭的生活,真如我們想像般奢華、清晨拿魚翅漱口嗎?剛好這回有幸參加了「日本太子幫(註1)」的台灣餐會,沒想到卻有出人意料的發現。
話說台菜,原本就只是家庭料理。但要論及做到觀光層面,就得感謝青葉、欣葉、梅子等餐廳的開疆闢土,然後才有蘭花廳(註2)。所以早期的菜單,對常來台灣的遊客來說,肯定眼熟。不過,這次九番坑做的羹湯式糕炸,沒想到卻引起了機智爽朗的柴田真利社長極大的好評。
他說:「這個東西在日本沒有,好吃。」對呀!何止日本沒有,台灣也罕見。因為這種宜蘭的料理,模樣雖然素樸如豆腐,但講究的作法,裡面要有高湯、雞肉、鮮蝦等物。且烹煮時需花功夫去攪,冷卻後再切塊油炸。沒想到放在湯裡吃,亦頗有妙趣。
然而,大部分的菜,如焢肉、拼盤、蒸魚等,即便都很受歡迎,可是坐在我旁邊,慈祥、敏銳的佐藤紀一社長(現任副會長,雖然才五十多歲,但德高望重),卻狐疑起火鍋裡的排骨酥調味來了。
原來,裡頭放了台灣小吃重寶-百草粉。而這個粉,可是綜合八角、肉桂、丁香等多種原料做的。西洋的料理雖然也放這些,但氣味絕對沒這個犀利。如果有志做觀光客生意的人,看到這段不妨思考一下用量問題。
接著,另位晚上自行去探險的関谷幸樹董事,也發表了看法:「吃了滋味蠻好的阿宗麵線跟劍潭臭豆腐,也買了雞排。只可惜,沒能嚐到鹹水雞。」至於在衛生方面的感覺則是:「嗯,比大陸要好。」這個評判,到底聽了是該高興還是擔憂呢?
當天還有一樣看似平凡、卻被續碗的,就是豬油拌飯。其實桶裝油在60年代風行後,恐怕很多本地人的第一碗豬油飯,也是在外面吃的,不是媽媽親手做的。但竟意外地受到歡迎,可見得美食沒有國界。
再進一步想,這些年的台菜,風貌已經充滿fusion cuisine的感覺了。如欣葉名菜奶油鯧魚,蔥花的膠原料理。而九戶茶語裡(九份名店),連五色脆米粒(ぶぶあられ)、藍莓醬等素材,都豪邁放在菜裡。至於九番坑用的趣味酒碗,底部還寫著清秀窯。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飲食無分形式,圭臬只有好吃二字而已嘛!
最後,最值得一提的是:宴畢對方詢問要不要打包,這讓我感到十分驚訝。原來之前跟兩位很有名的第二代年長企業家吃飯時,他們也是這樣提議。但這回採訪對象年齡層有落差,又同樣是克紹箕裘的社長。可見得豪門的餐桌,可能有著我們難以想像的勤儉跟謹慎面。
註1:此處指的太子幫,並非電影艋舺裡的黑社會,其實他們是「日本科学機器団体連合会」的成員。也就是說,這是同業間為了在經營上切磋、技術交流、情報支援及商業育成等目的,才成立的組織。
而當天協助採訪的,包括有佐藤紀一:佐藤真空(株)‧東京科學機器協會副理事長。柴田真利:柴田科学(株)‧東京科学機器協會理事。野中智臣:(株)野中理化器製作所。荻田容宏:東京SCREEN(株)。関谷幸樹:関谷理化(株)。岡田康弘:(東京科学機器協會)。志智亮介:第一科学(株)等諸位先生,在此一併感謝之。
註2:這些台灣料理老店的二世代,大部分也掌理了新餐廳,分別是:Aoba(台菜)、青葉新樂園(台菜buffet)、蔥花(台菜)以及朝桂(台、粵、鐵板燒)。其中朝桂的名稱係紀念白手起家的祖父母,而英譯則為Parents Restaurant,寓有不忘本之深意。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