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調低了貧窮線的標準被外界視為是「政績」,社會上有更多的人將因貧窮線調低,而得到社會補助。筆者看到這則新聞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有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政府幫助,憂的是調低貧窮線代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窮人。
這對整體國家發展來說絕對不是好事,筆者過去雖然也寫了好幾篇有關社會上的貧窮現象,但是看到政府用飛快的速度通過貧窮線調低,心中不禁開始擔憂國家的財政狀況,將會陷入另一個惡性循環。
貧窮線調低標準代表國內中低收入變多,國家的各項補助措施也將因此增加,為何需要調低貧窮線標準?因為大家的薪資沒有增加,各項物價水準卻不斷上升,造成人民生活痛苦指數不斷攀升,所以調低貧窮線標準讓更多貧窮邊緣人,可以享受社會補助降低生活痛苦指數。
這時問題就來了,人民薪資所得沒有增加,代表國家的稅收也不會增加,但是卻要挪出部分稅收來幫助更多的窮人,長期下來國家將會陷入稅收無法增加,各項社會補助卻不斷攀升的惡性循環,人民貧窮可以依賴政府補助,當政府貧窮時又該怎麼辦?政府又只能再從人民身上挖錢出來,如此一來不就又讓更多人變成窮人?
筆者認為調低貧窮線標準雖然立意良善,但卻像是個急就章式的政策,反觀政府要針對豪宅、奢侈品課徵的富人稅,卻老是只聞樓梯響。如果政府真的想要改善貧窮問題,就該從最基本的稅負制度著手。
與其調低貧窮線標準,倒不如檢討目前的稅賦制度,讓貧窮邊緣的中產階級可以減低繳稅壓力。另一方面擴大稅收來源,來健全國家財政體系,拉高富人及大型企業的稅收,同時馬上課徵豪宅、高價奢侈品的「奢侈稅」,以實現社會公平。
政府別再用這種補助式的政策來粉飾太平,就如同為了降低失業率,大量使用國家的錢創造短期就業機會,長期下來不只增加財政負擔,也讓整體就業市場品質往下沉淪。
這次調整貧窮線標準的操作模式如出一轍,期待政府提出後續相關的措施,否則這項政策只會讓未來兩三年在台灣社會製造出更多窮人而已。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