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發布11月失業率為4.73%,較10月下降0.19個百分點,是97年12月以來新低,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4.79%,已經連續15個月下降。主計處表示,年節將近,預估工作機會還會增加,未來幾個月,失業率可望繼續下降。
11月的失業人數是52.7萬人,較10月減少 1.9萬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18.1萬人,較10月減少9千人,減幅5.08%,連續17個月減少,初次尋職失業者減少8千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減少3千人。
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是29.7週,較10月延長1.6週,其中失業長達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有9.2萬人,較10月減少2千人;初次尋職者的失業週數是28.8週,又較10月延長2.8週;非初次尋職者為29.9週,也比10月延長1.3週。
主計處統計1到10月每人月平均薪資為44,919元,較去(98)年同期增加5.87%,是近17年來同期最大增幅;經常性薪資為36,205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2%,則是近10年來同期最大增幅。不過,觀察月平均薪資及平均經常性薪資的絕對數值,都尚未恢復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主計處表示,薪資跟失業率一樣都是落後指標,今(99)年全年經濟大幅成長,還沒反映在受僱員工的薪資上,也許明(100)年企業主就會願意加薪。
相對於員工薪資還在受創中,企業主就不一樣了,因為製造業單位產出勞動成本只有71.28,較9月減少6.62%,也較去年同期減少6.2%,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是以95年為基期,指數是100做計算,顯示今年老闆支付的勞動成本只有95年的7成多。
同時,10月的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指數是126.12,也是以95年為100做基礎,指數較9月增加1.15%,較98年同期增加10.51%,顯示勞工的勞動生產力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1成。
薪資雖然有不錯年增率,但這是受惠於基期偏低及景氣恢復等2項因素,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88%,實質平均薪資年增率4.94%,是17年來最大增幅;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加1.03%,是近8年來同期最大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