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結算了部門同仁的考核成績以及年終獎金,結果一出來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針對這樣的狀況,我會視每個同仁在公司的資歷一一跟他們解釋,為何他們是這樣的成績,經過面談之後,大部份的人都能夠坦然接受。
做為上班族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公司給的結果,而且都會覺得老闆很小氣,筆者分享一下我的年終獎金大約的計算模式,做為你自己年終獎金是否合理的參考。
要不要發年終獎金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公司賺錢與否,有些公司即使沒有賺錢,老闆仍然願意自掏腰包發放獎金,但這畢竟是少數。公司賺錢之後,老闆就會開始計算要提撥多少的比例,做為員工獎金,比例決定之後再視每個員工的貢獻度,來決定每個人的金額。
以筆者的部門為例,我必須預留明年度的營運資金,剩下的再與老闆討論股東願意提撥多少做為獎金,然後我把總金額平均分配在每個人身上,再依照每個人職位及貢獻度不同來做調整。
舉例來說,假設我的部門有20人,公司願意提撥200萬做為獎金,平均下來一個人應該可以分配到10萬,但是每個人的年資及貢獻不同,所以會以此基準來做調整。
如果依照外界的標準來看,每個員工平均大約領到2.5個月,但是績效不好的人,有可能只領到0.5個月,貢獻度高的也有可能領4個月,所以有些人當領到年終獎金時,會發現公司不是說平均2.5個月嗎?我怎麼領的這麼少?只要不是齊頭式平等的公司,一定會有這樣的落差出現,如果每個人領的一樣多,那才真得太不公平了。
有些中小企業的員工心理也會想,公司明明今年賺了2,000萬,為什麼只拿200萬出來發?主因是公司要預留來年的營運資金,股東也要分紅利,所以千萬不要只看公司賺了多少錢,對照自己的年終獎金,就覺得公司很小氣。
由於公司營運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所以公司賺的錢不可能大比例拿來發獎金,只不過可以從自己與同事所領的金額加總起來,對照公司今年的獲利情況,這樣就能大概推算出老闆提撥多少比例做為獎金,我個人認為10%~15%是個合理的區間。再過兩周,大家的年終獎金應該就會入袋了,到時候不妨算算你的老闆是大方還是小氣喔!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