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同事提出留職停薪的申請,我詢問了一下原因,他說身體有些異狀去醫院檢查了一下,我再追問「檢查結果出來了嗎」,他說結果尚未出來,但是不管結果如何,他都想要請假休養一下,我再接著問他「你真的都想清楚了嗎?」,他問我「要想什麼?不過是留職停薪而已啊」。
經過我的深入分析之後,他決定等檢查結果出來之後再做決定,暫時打消了留職停薪的念頭,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只憑著感覺做事,完全沒想過貿然離開職場的後果,如果你也有暫時休息離開職場的想法,不妨多考慮一下。
這位同事已經結了婚同時育有兩個小孩,我先問他如果你真的沒生病,就這樣在家「休養」,另外一半能夠接受嗎?我又接著問他,一旦離開職場,就馬上面臨收入斷炊,再加上面對兩個小孩高額的未來花費,這樣的經濟壓力你能夠面對嗎?
我最後再問他,依照你目前30幾歲的年紀,離開職場之後有把握回得來嗎?如果不能回到原公司或原產業,多年來努力累積的成果,不就要重頭來過?經過溝通之後,他承認他當初並沒有想太多,他也決定若是身體健康沒有問題,就繼續留在職場上打拼,同時感謝我提醒他,離開職場之後,要面對這麼多的問題。
很多人工作一陣子之後,只要出現一點不如意,就會找藉口脫離職場好好休息,美其名是「休息為了走更長的路」,真實的內心卻是逃避工作壓力。筆者曾經看過周遭有好多這樣的人,超過7成的人無法重返就業市場,就算能夠找到工作,薪資、職位,也比離職之前差了很多。
而且這些找到工作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回到自己原先的產業,而是在其他領域重新開始,也因為如此產生很多不適應新工作的問題,而變成常常換工作的窘境。
曾經有位已經「休息」兩年的朋友來找我聊天,他說他很羨慕能夠上班工作的日子,如果重來一次他就不會那麼衝動的放自己長假。因為休息兩個月之後的他,發現不工作的壓力,反而比工作時大上好幾倍,如果你對工作產生倦怠,想要暫時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一番,筆者建議一定要深思熟慮,並且把後路找好,否則短暫時間的休息,將有可能變成好幾年長時間的失業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