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考崔爾.波伊斯(Frank Cottrell Boyce)對國內的閱聽眾來說有些陌生,但若提到《烽火驚爆線》、《24小時狂歡派對》等幾部電影,影迷就有印象了。考崔爾.波伊斯這位編劇來自英國,除了電影編劇之外,他的第一部小說《百萬小富翁》(Millions)更拿下2004年英國卡內基文學獎。
《百萬小富翁》除了讓考崔爾.波伊斯拿下英國的文學大獎外,事實上,這部小說在尚未寫成之前,是考崔爾.波伊斯和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合作的電影劇本,這位大導演的作品包括《貧民百萬富翁》、《猜火車》、《海灘》等國內影迷熟知的作品。
好奇的讀者及影迷或許會將《百萬小富翁》和《貧民百萬富翁》這兩部電影拿來做比較。雖然兩部電影的編劇不同,但在丹尼.鮑伊的執導下,即便《百萬小富翁》是兒少類的作品,丹尼.鮑伊也藉由故事中的小兄弟—哥哥安東尼對金錢及人情的世故,和弟弟達米恩構築完美世界的天真執著—兩人南轅北轍的差異,來突顯人性對金錢誘惑的種種拉鋸。
作者考崔爾.波伊斯藉由歐盟國家即將加入歐元貨幣系統的時代,打造了一個「英鎊即將絕跡」的虛構背景(現實生活當中,英國並未加入使用歐元);達米恩在母親過世之後,跟著爸爸及哥哥搬到利物浦展開新生活,但有一天卻無意中撿到一袋鉅款,成了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從此生活完全變樣,夾在「如何在僅剩的十七天內,花完這一袋錢」的矛盾當中。
有趣的是,作者也為這從天而降的意外錢財,鋪陳了一個讓人料想不到的結局,也許稍稍為讀者帶來「有夢想,就有希望實現」的安慰效果。
哈佛人出版社編輯提摩西認為,這是個「看似老梗卻不落俗套」的故事,在各個轉折點都透露出新意和趣味,整體讀起來沒有說教式的沉重,反而形成一個能夠激起反思的現代寓言。
提摩西也透露,《百萬小富翁》雖曾拍成電影,但在台灣並未上映,讀者不妨先讀《百萬小富翁》小說再看DVD,這樣閱讀起來會更能體會作者的各樣構思。
《百萬小富翁》原文小說自出版至今,在誠品書店裡就是原文書暢銷排行榜的常客,如今由哈佛人出版社買下版權出版,更成為「2011年1月份誠品選書」。想看這部獲得英國卡內基文學獎的讀者,可以至各大書店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