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周就要過年,為了讓大家都能安心過好年,政府檯面下很努力的控制物價不要上漲,但是多數民生用品的廠商紛紛釋出「年後就要漲價」的訊息,就連國人喜愛的泡麵,也傳出過年後即將調漲價格,再加上已經失去穩定物價功能的國營事業「中油」也拼命調漲油價,看來過年後,將會有一波漲價潮出現,高物價也將稀釋部份國人去(99)年好不容易盼到的調薪,看來「兔年」還是要省吃儉用,才能度過即將引爆的漲價熱潮,避免變成薪水又全吐回去的「吐年」。
近來天候異常,歐美國家許多天然作物都欠收,台灣又是個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例如全世界小麥減產,麵粉價格一定會上漲,伴隨石油價格上揚,運輸成本也會跟著上升,因此台灣進口的麵粉一定漲的更多。麵粉上漲相關食品就跟著上漲,人的最基本需求「食」就馬上受到衝擊。
然而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除了直接影響國內油價之外,許多依賴石油的化工、紡纖產業也會受到衝擊,例如塑膠原料、成衣原料、清潔用品原料,都會漲價,使得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清潔劑也跟著調漲。所以除了「食」之外,「衣」「行」也受到影響,更不用提這兩年來台灣飛漲的房價,讓「食衣住行」全部陷入了高價位,嚴重衝擊國人生存最基本的權利。
如果食衣住行各方面的花費,都讓大家喘不過氣來,在大家節省開支的效應下,那麼育樂相關產業及金融服務業的生意,也就受到影響,而這正好又是台灣近年來主要的兩大產業。
可見物價穩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事,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看不到政府相關單位的預防措施,中油照樣賺大錢,人民同樣苦哈哈。有人問我對於今(100)年的景氣看法,我都會說過熱的景氣必有隱憂,而年後的物價波動將是今年的首波重點。
股市、房市、車市、金市所有交易市場感覺都很熱絡,但熱到最高點的時候,往往就是災難的開始,這些熱絡的交易市場,也是造成通貨膨脹的幫兇,而通膨將直接加速人民痛苦指數的升高。
當人民痛苦指數升高後,那些熱絡的交易市場將開始降溫,但如果降溫太快,那麼又是另一波經濟泡沬化的開始,經濟體系環環相扣,過年後大家不妨注意物價波動的幅度,因為這有可能是下波投資市場巨變的起點。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