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發布今(100)年1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11%,漲幅連續2個月縮小。主計處表示,農曆年前物價沒有大漲,但預期年後在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基期偏低下,消費者物價將有明顯漲幅。
CPI年增率為1.11%,溫和上漲,七大類指數均呈現上揚,主因水產品、肉類、蔬菜價格上漲,業者反映成本,國內外旅遊團費、中藥材、瓦斯及油料費都漲價所致;扣除新鮮蔬果魚介及能源後核心物價上漲0.81%。
主計處年前發布物價時,預期農曆春節期間的物價上漲,1月中下旬就會顯現,但實際查價結果,年前物價並沒有大漲。不過,預期年後物價將有明顯波動,一方面是因為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二方面是因為去(99)年基期偏低,因此只要原物料行情維持高檔,物價上揚將無法避免。
主計處今年還按照所得層級別,新編了物價指數,提供消費者參考。所得層級別分為三級,可支配所得最低20%的家庭,可支配所得一年44.8萬以下,平均可支配所得30.4萬的家庭,物價上漲幅度是1.03%,低於1月物價漲幅1.11%;可支配所得最高20%,一年可以支配所得126.8萬以上家庭,平均一年可支配所得183萬者,物價漲幅1.28%,則高於1.11%的物價漲幅。
至於可支配所得位於中間60%的家庭,平均一年可支配所得81.1萬者,物價漲幅1.18%,也是高於1月物價1.11%的漲幅。
主計處指出,統計方式使用家庭收支、購買點資料統計,並且調整了樣本權重。觀察不同所得別權數,低所得家庭的錢,主要是花在食物及居住兩類上,因此食物價格上漲,對低所得者的衝擊較大。
高所得家庭的花費,主要是在交通及教養娛樂兩類上,因為包含較昂貴的品項,例如汽車、才藝學習、國外旅遊費用等支出,支出比重遠高於低所得家庭。
另外,1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64%,其中,國產內銷品漲4.69%,進口品漲3.3%,出口品跌3.01%。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幅度持續縮減;進口物價以美元計價上漲13.11%,是99年6月以來新高,但改以新台幣計價,漲幅3.3%,顯示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抵銷很多進口物價上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