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1)年開春後,通貨膨脹問題成為焦點,導致投資市場一掃先前樂觀氣氛,不過有投資基金經理人認為,通貨膨脹疑慮確實可能繼續升溫,但不足以拖累股市績效,相較於債券與現金,股市仍可被期待。
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強勁,多數機構皆預測可達4%~5%之間,尤其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成長有機會超過3%,再加上企業開始增聘員工,預料勞動市場也會逐漸轉佳。
英仕曼投資旗下GLG基金經理人Ben Funnell表示,預料通貨膨脹將於今年達到頂點,但反而有助於推升股市向上,使得股市的績效可優於債券、現金等資產類別,尤其債券經過三十年的多頭後,未來恐怕會面臨空頭格局。
從結構性層面來看,雖然新興市場股市可受期待,但若通貨膨脹持續升溫,以及新興市場政府針對貨幣開始採取緊縮流動性政策,新興市場股市就會難以領先已發展市場的股市。
不過,Ben Funnell特別強調,台股表現依舊樂觀,除了台灣物價具有效控制,通貨膨脹率相對比其他新興國家低之外,還有總統大選、海外資產回流等利多支持。
此外,受惠美國經濟逐步升溫,近期市場資金重回美股,富達美國及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產品總監James Cook則認為,美股及新興市場會是今年全球投資雙主軸。
James Cook指出,美國市場系統性風險逐漸減緩,金融機構將逐漸走向復原之路,從美國ECRI每周領先指標(WLI, Weekly Leading Index)觀察,雖然去(2010)年5月至今數據仍呈下滑走勢,但這是因為受基期效果影響,可視為美股循環中期減速,並非二次衰退。
目前歐非中東股市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具有相當程度的折價,同樣具備投資價值,尤其人口結構佳(Demography)、基礎建設暢旺(Infrastructure)、天然資源豐富(Raw Materials)、消費力強勁(Consumption)等「DIRC」四大優勢也會支撐長期表現。
James Cook並提到,歐非中東地區邊境市場開發程度、市值與流動性,都較新興市場低,雖然市場波動度與政治風險相對其他市場高,但仍看好未來的投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