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好,民眾刷卡意願大增,銀行更是卯足全力促銷。不過,觀察近幾年刷卡優惠的趨勢,發現無論是好禮、折扣或現金回饋,不少業者都設下刷卡金額的門檻。尤其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市等通路,規定消費滿額才有回饋,導致卡友一不小心就過度消費,常常超出原本的採購預算。
去(99)年國內信用卡刷卡金額創下新台幣1.53兆元的歷史新高,表現比金融海嘯之前更為亮眼,若以有效卡數1,900多萬張計算,等於去年平均每張卡刷了近八萬元。
刷卡金額能夠創新紀錄,景氣回溫雖然是一大主因,而銀行促刷策略同樣「功不可沒」,尤其當卡友想要賺到刷卡優惠,通常在「最低消費」的限定下,無形當中又多買不少東西,落入超額消費的陷阱。
像是百貨公司長期與各家銀行合作,推出各式刷卡滿額禮,如刷滿6,888元就送名牌沐浴乳,或刷滿8,000元送精緻護手霜等,祭出的誘因常常奏效,讓卡友像是得了「失心瘋」越買越多。
而大潤發、愛買、家樂福等大賣場的促刷更是不少,許多民眾看到DM上刷卡滿額禮活動,就大肆「血拼」起來,讓荷包跟著大失血。而近來超市也加入促刷行列,刷滿588元或888元,就享有8折至9折不等的優惠,讓卡友預定的「小額消費」變成「大採購」。
有卡友就指出,為了可以打折,常會因「湊數」而多買,但實際上回家才發現有些商品根本用不上,還有些生鮮因吃不完而過期,到頭來不一定佔到便宜,反而是得不償失。
銀行業者解釋,設計刷卡滿額送好禮的目的,的確是要抓準消費者的心態,畢竟現在多數卡友有好處才會刷卡,為了提高動卡率和刷卡金額,銀行本身也付出不少成本。
為此,不少網友互相提醒,出門購物前最好先列出清單,並理性評估優惠到底合不合用,再決定刷哪張信用卡比較優惠,千萬不要掉入銀行促刷的邏輯中,而做出衝動消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