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農曆年前趕工效應,今(100)年1月工業生產指數133.11,創下歷年單月次高紀錄,年增率也高達17.19%,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135.93,年增率17.28%,但預期2月製造業生產將較1月縮減。
1月份工業生產受到農曆年前趕工效應,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後市看漲的影響,指數創歷年單月次高,僅次於去(99)年12月的136.58,較去年同月增加17.19%。其中製造業增加17.28%,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建築工程業分別增加11.95%、1.6%、2.27%、42.86%。
製造業中的主要行業表現概況,電子零組件業增加27.04%,指數則是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這是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穩步增溫,加上國際整合元件大廠關廠轉單效應發酵,先進製程訂單挹注、節能減碳風潮續熱,帶動半導體、面板、太陽能電池等生產成長動能強勁。
基本金屬業增加12.07%,主要是因為國際煤、鐵礦原料漲勢凌厲、推升鋼價,後市行情看漲,加以公共工程持續推動,機械、汽車、造船等下游產業需求強勁帶動下,整體鋼鐵市場價量齊揚。
但化學材料業表現較差,只增加0.97%,增幅是18個月以來最低水準,分析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基期較高,且農曆年前買氣稍緩,抵消國際油價高漲波動。
至於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調查業者認為2月生產將較1月增加者比率是5.16%,持平者是65.75%,減少者是29.09%,致使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是38.04,顯示2月製造業生產將較1月縮減。
展望未來,經濟部看好外需市場,並對內需市場也充滿信心,認為製造業生產在內外均溫的情況下,將續呈穩定成長,只是因為去年基期偏高,增幅將趨緩。不過,國際原物料波動、新台幣升值等因素,對需求與生產的影響,需要密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