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員工疑似過勞死的新聞在媒體上出現,每回都會有專家出面呼籲,公司要有良心、不要操死員工,同時告誡這些上班族「身體健康最重要,工作其次」「沒有任何工作值得用命去換」。這些道理絕對正確,身體健康是活在這世上的根本,但是回頭想想為什麼會發生過勞的情況?責任全部要算在公司頭上嗎?面對失業或過勞你要選擇哪一個?
筆者觀察了這幾件有關過勞死的新聞,發現幾乎都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這直接反應了一個現象,這批人是支撐一個家庭經濟的重要命脈,為了多賺點錢讓家庭過好日子,所以過勞加班變成了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否則一旦要轉職,就有可能面臨失業的危機,兩相比較之下,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選擇在現有職場上繼續撐下去。如果筆者有選擇的機會,我也會選擇爆肝加班工作,因為我認為家庭的經濟壓力比超時工作來的大多了。
台灣這幾年薪資不漲,物價卻拼命上漲的怪現象,迫使大部份的人需要用時間來換取更多的收入。以目前大家最常提到的電子業來說,其實電子業的收入相對來的高,就算超時工作也比較值得。比較慘的是那些就算超時工作,卻仍然低薪的人,例如保全業、路邊攤老闆等等。
超時工作雖然企業也需要負一部份的責任,但是筆者認為整體大環境不佳,超時工作成了大家為了求生存及提高生活品質下無奈的選擇。
當大家檢討超時工作的怪現象時,也別忘了探討為什麼台灣10幾年來薪資無法上漲?為什麼經濟景氣不管好或壞,我的薪資都是一樣?為什麼中產階級越來越窮,物價卻越來越貴?為什麼那些每年賺大錢的企業,旗下員工薪資也沒跟著上漲?又為什麼台灣多數電子業都還停留在代工勞力密集的階段?以上種種原因,才造就了台灣上班族需要超時工作才能混口飯吃的現象。
只要台灣的經濟結構沒有轉變,類似的情況就會一再發生,這不是短期之內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面對這種現象你會做出什麼決定?轉行、失業,還是超時工作?這就是中產階級的無奈。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