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周末,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日本大地震的消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網路上傳出的文章,幾乎都是對於日本人面對這次災難所展現出來的態度,給予高度讚揚,也因為這次日本民眾所展現的高度自制力,反而讓台灣媒體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
台灣媒體向來唯恐天下不亂,因為災情沒能有太多可以在媒體上發揮的空間,所以災後影響就變成一個可以盡情評論的焦點,而某些評論卻也再次暴露了某些媒體的無知,真是讓人無奈。
首先我看到的是一則日本車廠停工的消息,媒體報導受到此次地震影響導致日本主要車廠停工,台灣將掀起一片缺車潮,這消息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是我仔細想了一下,難道日本主要車廠都位在這次主要災區?日本其他地方沒有設廠嗎?
我認為一個負責任的記者,應該查出位在災區的車廠占了多少百分比的生產量,別的產線是否能夠補上產量,台灣一年從日本進口多少的車子,預計會受到多少影響?如此一來才是負責任的報導,才能夠讓民眾清楚了解現況,民眾若要買賣日本車,才有充份的資訊做出正確的判斷。
再來,就是震災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實際可能影響的數字,我大概就看過了三個版本,這三個版本報導的金額都不一樣。我看台灣的一些評論者甚至說日本過去失落的10年恐繼續延長一倍。似乎每個人都要盡力把災後影響說得很嚴重才可以,在全世界都關心日本震災後續影響的同時,身為評論員應該拿出更多數據來告知民眾,而非空口白話。
各大媒體的財經版,這兩天也開始提出日本地震對於哪些股票會有影響,報導內容很多也是沒有明確的分析就妄下定論,讓我不得不懷疑有特定人士藉由這次地震,發表無法求證的消息,來影響特定股票。
最後就是台灣媒體特別喜歡報導的罹難人數,常常看到媒體報導某處又發現上千具浮屍,罹難人數恐怕上看幾萬人等等的消息,可是看遍日本媒體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我只能說災難新聞不同於一般的新聞,其他新聞誇張報導也就算了,但是報導災難新聞以及後續可能的影響時,請媒體拿出專業素養,別在這節骨眼上再用未經求證的報導,來加深大家的恐慌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