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輻射危機,引發民眾對「含碘」商品的關注,繼中國及香港,台灣也出現碘鹽搶購熱潮。此外,網路流通的眾多商品紛紛貼上「含碘」標籤,有業者更將含碘食材入菜,以吸引民眾消費,但食用過多含碘食物,小心會損壞甲狀腺機能。
民眾對日本核災輻射外洩的恐慌持續蔓延,由台鹽生產的含碘食鹽間接成為必備的抗輻射商品,熱賣程度較平日多6倍,一天最高可賣出1,400噸。為了供應內需,台鹽甚至暫停含碘鹽品外銷,並強化製鹽廠產能,以確保國內供應無虞。
富含「碘」元素的海帶與海苔,銷量也大增。量販店業者愛買便表示,近來民眾前來賣場消費,多會順手購買像海帶、海草、海苔或鹽巴等食品,預估銷量約成長3至5成,但熱潮有逐漸減退的趨勢。
還有網拍商品紛紛貼上「含碘」標籤,像是販售柿餅的商家,便打出「柿子碘含量居果品之首」的宣傳;生鮮類食品的賣家突出「海鮮含碘」的特色;更有商家販賣「含碘素食」與「含碘維生素」等產品。
而餐廳業者則將含碘的海菜、龍蝦、海帶與貝類等食材入菜,開發壽喜鍋與龍蝦鍋,另有業者順勢推出海藻水餃和海菜蛋捲,強調吃下肚就可以保護甲狀腺,並防微量輻射,結果造成熱賣。
日前更有業者推出碘漱口水,但原能會表示,市場上販賣的碘漱口水除碘以外,並含有其他化學物質成分,一旦服用可能有害於人體健康,而且因碘含量極少,幾乎沒有聚集放射性碘元素的效果。
面對核子事故發生的危害,可能只有含豐富穩定碘的碘片才能發揮效用,但隨意服用碘片,則可能產生皮膚疹、唾液腺種大、嘴巴或喉嚨有燒灼感、胃不舒服及下痢等不良反應,少部分人還會出現嚴重的過敏症狀。
專業醫師提醒,成人每日「碘」建議攝取量為150微克,每公克鹽的含碘量為20至40微克。若民眾攝取超量,反而可能會損害甲狀腺機能,引發病變,民眾服用碘片還是要諮詢醫藥專業人員。
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指出,已協調國內藥廠進行碘片試製,初估每一藥廠每日最大產能可達50萬錠,足以供應國人需求,民眾不須瘋狂搶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