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藝人與中國富商之子的結婚典禮,這幾天引起了不少媒體批評,有人說他們炫富,也有人指責做作,更有人詛咒他們大概很快就離婚了。媒體會這麼嚴厲的批判這對新人,有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媒體完全無法採訪,但是卻眼睜睜的看著中國的媒體進行網路直播,於是有媒體開始批評他們假低調真高調。筆者觀察這幾天的報導,其中隱含著目前台灣社會仇富的心態,在酸葡萄的心態作祟之下,社會輿論會提出這麼嚴厲的批判,也就不足為奇了。
老實說,藝人要選擇嫁給誰是他的自由,但不巧的是,這位藝人選擇的對象是大陸富商,如果是台灣的富商或許還好,因為她嫁的是大陸有錢人,兩岸之間那敏感的神經便被挑動了。
尤其台灣媒體這次被完全隔絕在外,自然會引起群起憤慨,可是冷靜想想,香港的媒體不也被擋在門外?他們事先就表示不讓媒體採訪,台灣媒體不理會,到了婚禮現場不能採訪要怪誰?所以我認為不能採訪惹怒台灣媒體,倒不如說是「見不得人家好」心態作祟。
許多人批評他們「炫富」「有錢了不起嗎?」「婚宴為何不在台灣辦?」,換個角度來想,他們的確是有錢啊!為什麼不能辦豪華婚禮?況且台灣這位藝人是「嫁過去的」,整場婚禮一定是男方主導,再加上大陸人重排場、好面子,所以一場奢華的婚禮就這麼辦出來了,我實在不知道台灣媒體要批判他們哪一點?
雖然我也不喜歡富人的某些行徑,但是有時想想「他有錢、隨便他要怎樣」心裡便會舒服一些,某些名嘴表示過度的炫富,會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混亂,這樣的說法實在太沉重。
台灣社會這幾年來所看到的住豪宅、開名車、名媛聚會,哪一項不是炫富?這是一個社會的集體現象,並不是某些人就可以帶動的,要怪就只能怪整體社會貧富差距過大,階級意識逐漸形成,否則有錢人要怎麼過他們的生活,沒有人可以干涉,我們只能怪自己怎麼沒辦法賺那麼多錢。
媒體及社會該關注的是如何消彌日漸嚴重的階級對立,富人也該思考自己的某些舉動為何讓社會無法接受,如果只是一昧的批判炫富現象,批評的風潮過後,這社會仍然不會有任何的進步,更只會加深彼此的仇視而已。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