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NCC剛剛通過電信業者的資費降價方案,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都調降手機撥打市話及網外資費4.04%的幅度,但消基會今(7)日出面痛批根本是「無感降價」,因為月租費、網內互打費率皆未變動,民眾荷包其實沒有減少太多支出。
國內行動電話用戶數年年攀高,從NCC統計資料顯示,去(99)年累計用戶數為2,784萬,至今(100)年二月底又再成長至2,800多萬,等於每個月約以10萬戶的數量增加,而去年NCC順應民意,公布新的電信資費調降公式後,也保證將連續三年調降,雖然看似對消費者有利,但事實卻不然。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就表示,今年調降幅度4.04%,比起去年5.87%還低,而且降價只針對手機撥打市話及網外,關鍵的月租費或網內互打根本沒有變動,明顯只是做表面功夫。
蘇錦霞舉例說明,消費者聽到所謂的調降4.04%,就是假設月租費是500元,降價之後可以少繳20元,但結果並不是如此,消費者若選擇的是贈送分鐘數的方案,只有超出500元的部分,才可以受到降價優惠。
至於使用「月租費抵通話費」費率方案,也因為僅有撥打市話及網外比較便宜,所以整體來看只是「略施小惠」。蘇錦霞認為,NCC協調電信業者降價,應該是全面性,以今年調降4.04%為例,就要讓消費者每月付出的總費用至少減少4.04%,才算是真正的降價。
至於電信業者大呼降價決策讓獲利受損嚴重,蘇錦霞也提出數據強調,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營業收入,去年Q3、Q4都是不減反增,呈現成長趨勢。
面對質疑聲浪,NCC則是回應指出,去年已經公告連續三年調降X值,今年不能再要求業者有更多項目的調降,不過三年後,究竟該怎樣修正可以再討論,而且手機通話費除了消費者利益,也要兼顧產業發展,畢竟電信業者得面對成本問題。如果全面調降,可能對小型電信業者造成大衝擊。
另外,從消基會的訪查發現,國內電信資費方案「百百款」,以2G、3G為例,中華電信就有25種,台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更各有32種、36種,雖然看似給消費者多元選擇,但也讓人常常一頭霧水。蘇錦霞指出,業者應主動提供使用習慣的統計資料,並協助選擇最有利的方案,才是真正做到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