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到大專院校演講,由於學生坐著與總統對話,又引來了學生是否該站著與總統對話的議題。有人大力批評禮儀教育出了問題,所以學生才會沒大沒小,也有人把矛頭指向學生心態不正確,認為只要交了學費就是老大。
筆者認為學生是不是該站著跟總統對話,要視當時現場的狀況及氣氛,沒有親臨現場的人,很難做出正確的評論,但是現在的學生缺乏禮貌是普遍存在的狀況,有的學生認為只要交了學費就是老大的心態,也是有的,但是一昧怪罪學生也於事無補,倒不如來探討為什麼學生會變得如此,才有意義!
許多5年級或6年級生常常會說:「我們過去那個年代,好像沒有現在的學生那麼誇張」,某些學生會有「繳學費就是老大」的現象,是整個社會競爭下的必然結果。
家長為了希望小孩有競爭力,所以從小就花錢學各種才藝,為了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小孩學習,於是父母拼命的工作,無形當中與小孩的相處時間就變少,如果小孩學習情況不如預期,家長馬上就會想到「我花了這麼多錢怎麼沒用」,甚至到學校興師問罪。
近來來媒體又放大一些高收費教育單位的一舉一動,所以錢跟教育已經逐漸的被劃上等號,再加上教育單位面臨招生的競爭,學校也不太敢得罪學生,久而久之就真的變成「繳學費就是老大」了。
甚至學生在校遇到問題的時候,部份家長喜歡動用關係對學校施壓,這些不正常的教育現象,都造就出現今教育的種種亂象,學校跟學生之間的關係,彷彿已經變成廠商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了。
這些年來政府把經濟成長做為國家發展最重要的施政方針,許多政策只要與經濟成長牴觸就被排擠,一切已經濟成長為考量的施政,也代表「一切向錢看」,逐漸影響整個社會風氣。
大專院校爭的不是誰發表了多少學術論文,爭的卻是誰的補助款比較多、誰有多少錢可以用、資源分配公不公平等,所以現在的學生會有「繳學費就是老大」的觀念,也就不足為奇了。當國家到家庭都覺得「經濟能力」是最重要時,我們的下一代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價值觀?我想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