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型企業設有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個職務,也就是執行長,主導著企業營運方向,包括了發展策略、研究開發、組織架構及投資方針等等,是企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擔負起整個企業的成敗責任。但是根據『天下雜誌』的趨勢研究發現,去年台灣CEO有將近兩百位異動,一場競爭激烈的CEO淘汰賽,活生生在各大集團上演中。
其實CEO任期縮短、變動頻繁、汰換率升高的情況,已經是全球的趨勢。根據美國『商業與策略』雜誌CEO汰換率報告,二○○五年全球有15.3%的CEO離職,與十年前相比成長了七成。研究中也發現,有二分之一的CEO因為績效不佳或被購併而下臺,是汰換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CEO異動率提高的原因,與國外的情形不盡相同。原因在於台灣企業人才供應鏈是中級人力過剩,缺乏高階的管理人,使得沒有經驗的經理人成為CEO,掌管龐大的企業。但隨之而來的營運壓力,使CEO折損率相當高。根據Grant Thornton顧問公司針對全球二十四個國家、六千三百位CEO的調查,全世界最焦慮的CEO竟然就是台灣CEO,台灣就落入最辛苦的低成長高壓力區塊。
根據二○○六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台灣的資深國際化管理人才質量落後,很容易被淘汰取代。與亞洲四小龍相較,適任資深經理人充足的指標,香港第一名,台灣排名二十六名。資深經理人的國際化經驗,香港第一名、新加坡第五名、台灣排名二十一名。對於外籍人才的吸引力,香港第一名、新加坡第四名、台灣第三十三名。
台灣去年將近兩百位CEO的異動,有許多是因為達不成業績目標,而遭到換職或是下台負責。台大EMBA教授陳家聲分析表示,台灣經理人有兩大弱勢,第一、缺乏創新思考的能力,思維除了大量製造、降低成本外,沒有創新的方法。第二個就是極度缺乏不同人種跨文化的管理能力。
然而,對岸的中國大陸二十年來年平均成長率高達9.5%,所以大陸是「時勢造英雄」的大舞台。然而面對台灣的低成長率,則是更需要有「英雄造時勢」的經理人出現,才能在逆境中創造佳績、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