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茶樓是港人的文化,但屢屢回憶起許多台北的飲茶之處,如鑽石樓、水都、龍都、老爺、舊葡苑、金鳳廳,卻也不免牽動許多生命中悲歡離合的記憶。理由無他,除了小盤小碟的飲食,容易使人團聚一桌、連結感情。還有請看看傳統台菜黑白切,那種迷你版平民饗宴的感覺,是不是與港點供餐精神,頗為神似?
然而,最近新開幕的大大茶樓,即便在台中歷史悠久,似乎來頭很大。用餐時親切的服務,反倒有別於星級飯店的高調冰冷。且平日在早上七點至九點五十,以及下午二點半至四點半,推出中小點一律40元的平價,更讓精打細算的食客,把餐廳的空間都擠滿了。
結果一嚐,本以為滋味上會打折扣,但諸如蘿蔔糕、蟹黃燒賣、炸春捲、叉燒包、鳳爪、豉汁排骨等基本款,推車出來就頗為搶手,吃起來依然扎實可口、落胃鮮甜呢!
事實上,台北在十多年前,曾掀起「反推車」型態的經營方式。意思是說:因為推車是保溫取餐的方式,如果再加上來回巡迴、時間耗損等影響,那麼不但失去了燙口的美味,而且一些餃類(尤其是澄粉做的蝦餃),往往皮會顯得爛糊、失去彈牙感受。
當時璐璐就想,那些因素,多半是生意平平的店,才會成為致命傷。不信你去看蓮香樓的推車點心好了,搶都不夠吃了,哪能等到涼啊!結果沒幾年,推車又紛紛回來,還聲稱以復古為特色,其實這原本就是既有的老方式,賓主盡歡、點來就吃,在熱鬧的茶樓這樣做,也算是氣氛的一種營造。
除此之外,每到茶樓必吃的荔香炸芋角,在此還發現意外的驚喜。因為炸芋角,最要緊的就是皮要鬆化、入口即溶。而餡心呢?得要不濃不濕、五香肉粒的調味要下得足,跟皮咬在嘴裡的融合感夠,才能有馥郁柔滑之美。而大大的手路,則完全符合了這個標準,且價格才標為小點價,實在物有所值。
至於被喻為招牌的蛤蜊蒸燒賣,鮮氣十足、海鮮肉料彈牙、油氣不旺,並沒有以添加過多豬脂的手法來增添口感,頗為可貴。因此隨時來個一盅兩件,怎能不說是享受呢?(大大茶樓,台北市南京東路3段337號3樓,電話:02-6600-7088)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