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小時候,每當過年一定要請台南的親戚,幫忙買黑橋牌香腸過節。原因無他,就是無法忍受一般充滿肥肉粒的香腸,那種吃到嘴裡的油膩感,而黑橋的香腸,正贏在真材實料,因此即使價格最貴,卻也最合心意。
可是近年來,包括黑橋、新東陽等廠商,雖然都推出香腸餡料的粽子,但講真的,對於有香腸的粽子,實在吃不慣。所以與其嘗試新口味,璐璐還是寧可買黑橋牌獨門的干貝紫米黑豬肉粽(禮盒6入840元),跟府城廟口粽(禮盒10入650元),好享受那種肉香、蛋醇、米潤的獨特口感。
除此之外,家裡為長輩準備的,還有一款才剛開始在拍賣網站販售,但之前只賣給熟客,沒有預約就買不到的素食「壽美粽」(每粒38元,滿20粒打九折)。
話說此粽,採用多達十一種榖物,跟十種內餡包成的客家式素粽。而什麼是客家粽呢?趁著客家美食的熱潮,就順便跟大家解釋一下。
原來台灣北部的粽子,是以糯米炊飯,再拌上五香油蔥醬汁,做成油飯再包料製成的。所以若不是自家親自製作,工廠貨常見的缺點,就是米飯過軟、油醬也拌得太油或不夠均勻。至於南部粽,則要考驗材料的鮮美度,否則水煮過後,餡料的滋味滲不進糯米裡,那就吃不出美感了。
但是客家粽,之所以較難吃到道地的,就是從生米加高湯、調料炒至熟飯的過程,當中除了手不能停,水份也要淋得剛好,否則就無法呈現飽滿瑩亮,Q彈扎實的成品。所以一旦吃過好的,就無法忍受偷工減料的粽子。
然而,為何壽美婆婆會把新觀念帶進粽子裡呢?就是因為傳統的作法,對於銀髮族跟一些吃健康餐的親友,覺得單單攝取糯米、豬肉,營養太不均衡了。所以她才一口氣把滬式烤麩、雪蓮子、大花豆、飽仁花生、毛豆、省產金針、埔里香菇、甘栗、蘿蔔乾等料,都包進粽子裡,呈現爆料式的豐盛。
此外,炒好的米飯裡,不只有多榖物的營養,還特別拌上發酵經年的客家紅麴。所以吃起來,香氣特別不一樣!就連平日拿來當點心、早餐,也比吃御飯糰更飽足。(壽美粽,捷運六張犛站外可面交,電話:0910430568 范先生)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