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廣式燒肉(燒腩)跟綠豆仁助陣的話,我想我就不會對裹蒸粽如此執迷。理由是:上好的燒腩,皮香脆、肉彈滑,製好放涼後切片食用,下飯、下酒,無所不佳。至於翌日有餘,起油鍋燜涼瓜、燉冬瓜,或做個豆腐煲、拿來包粽,同樣精采。
在台北,從前我覺得兄弟跟福華做的八寶裹蒸粽,味道吃起來最習慣,價格也堪稱平實。但平實中,裡頭該有的燒鴨、燒腩、干貝、冬菇、綠豆仁、蛋黃、蓮子,仍是應有盡有。不若有些售價稍低的西貝貨裹蒸粽,粽料少得可憐,哪裡堪稱粽王呢?
然而,自從年齡越來越大,近來倒也開始體會到淡中有味的妙趣。像今(100)年從親友手中拿到喜來登的「紫米健康裹蒸粽」,裡頭係選用紫米、長糯米,再加入枸杞、蓮子、山藥等養生素材,取代前述廣式裹蒸粽大量的肉類。
接著,複以松子、核桃跟瘦肉,提出整體的鮮度跟鹹香氣。熱量雖然變低了,可是紫米咬在口中撲滋、撲滋的,感覺卻比純糯米的粽子有口感。(單顆售價650元)。
此外,招牌的「廣式瑤柱裹蒸粽」,則改以長糯米與綠豆仁蒸煮數小時,當打開後,將辰園馳名的燒肉、大粒干貝、魷魚、鴨肉、栗子、蛋黃、香菇、蓮子、綠豆仁與米飯攪拌一下,闔家共享,豈不樂哉?(裹蒸粽禮盒2入裝,售價1,200元)
除此之外,出身自宜蘭的中餐行政副主廚林正青,雖然這回端出了台式傳統粽饗客(十顆盒裝999元),但在秉持發揚原味的手法中,也寓有新意。
原來尋常的北部粽,如果不用紅蔥頭豬油醬,或是五香粉、蝦米酥,幾乎難以操作。但上述這些食材,可並非每個人都很喜歡,甚至於加得過量,就跟庸脂俗粉般,會弄擰了餡料原本的風味。
不過,林師傅把西洋料理常用的慈蔥,爆出細緻隱約的香氣後,和入熟糯米飯內。再將私房滷汁燒煮入味的五花肉、北港花生、干貝、靈芝菇、甘栗、噴上高粱烤過後的鹹蛋黃,通通兜在洗得乾淨用心的粽葉裡。因此,對味、正味、不搶味,應該是對這個粽子最好的讚美了。(喜來登飯店端節粽,訂購日期:5/1-6/2訂購專線:02-6633-8040)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