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領頭的歐債問題,持續干擾全球金融市場,更衝擊歐美股市與亞股連袂下挫,讓亞股連動性較低的亞洲債券,成為資金最佳避風港。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近五年來台灣投資人在境外的亞洲債券基金持有金額規模已呈倍數成長,從2006年底的新台幣132.86億元,大幅躍升至今(2011)年3月底的408.06億元,成長率高達207.14%。
歐債疑慮在2010年2月爆發後釀成大股災,歐美、亞洲股市均重挫大跌,葡萄牙、西班牙股市大跌逾5%,亞洲股市跌幅超過3%。時至今日,歐債問題仍懸而未決,拖累歐美股市表現,也連累亞洲股市。
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股票標的固然可充份享受股市成長,然而過去歷史經驗顯示,即便是在景氣向上循環階段,受消息面或漲多修正影響,股市難免會有大幅震盪,反觀持有債券部位可增加長期整體資產的防禦性,也不會錯失新興亞洲的經濟成長力道。
亞洲債券市場由1990年起步以來,各地債券發行穩定成長的長期趨勢一直沒有改變。以當地貨幣計價政府債券為例,90年代初期平均亞洲各國發行量佔GDP比例約為10%~20%左右;直到現今,比例已提高至40%~60%不等,總體發行規模更超過4.5兆美金。
從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也可發現,近五年來國人在境外的亞洲債券基金持有規模快速增加,以2006年底時的投資金額,與今年3月底相比增加了207.14%。
而且不只國人看好亞債,國外投資人一樣錢進亞債。以2006年至2010年資料來看,除了2008年因金融海嘯影響,國際資金在亞債基金呈現淨流出以外,其餘年度均為淨流入,其中2010年淨流入金額高達102.03億美元,較2009年的16.16億美元大幅增加531.37%。
不過,劉蓓珊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亞債基金規模佔全體債券基金規模的比例仍只有3.75%,完全不符合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若與亞股基金規模佔全體股票基金規模14.52%的比例相較,可看出台灣投資人在亞洲債市投資明顯不足,亞債基金未來還有極大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