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簡直是風聲鶴唳,原本生活中大家倚賴的飲品、營養品,怎麼都變成毒害身體的幫凶了?但是,除了目前已知的塑化劑問題之外,其實看似安全、加工繁複的各類食品,在日本早有人揭櫫製造的玄機。
例如大家常吃的蔥鮪軍艦卷、手捲,正品應該是取自鮪魚骨邊的肉質,所以特別滑嫩。但既要便宜,又得可口,於是商人們便把沙丁魚、秋刀魚等的赤身做泥,接著經過脫味、增色、施以乳瑪琳油脂調整成分等作法,再加上化學調味品後,就成了壽司餡。
還有看起來圓滾可愛,撲茲一聲在嘴裡很香鮮的鮭魚卵。其仿造品的構想,原來是來自一間專門製造塑膠、化學品會社的點子。而這種魚皮,雖說是海藻酸鈉跟氯化鈣做出來的,中身跟魚子也是增黏多糖體製品,但調味過後,樣貌卻幾可亂真。
至於霜降牛排,本來是極珍貴的食材,不信去台灣鐵板燒打聽一下價錢,沒有六、七張小朋友是吃不到套餐的。可是就是那麼奇妙,原本稀少的霜降部位,如今怎麼到處都吃得到呢?理由就是日本商人把赤身牛肉裡,注入了牛乳蛋白及和牛脂肪來偽裝。
接著,藉用牛肉會逐漸熟成,自體酵素來轉化肉質的特點。廠商再研發出可分解蛋白的植物酵素製劑,來讓赤身的肉質更加軟嫩。而這種肉,雖然不致於有問題,但你吃到的肉味,則有了微妙的不同。導致味覺記憶,終生就被教育成如此了。
然而,最值得深思的還是,為什麼含添加物的食品會如此氾濫呢?我想過度追求、倚賴口感的習慣,可能是原因之一。且大家過於相信廠商大批採購的商品,便宜點兒是應該的。卻沒想過:當省錢、省事買罐頭、飲品食用時,其實也放棄了自己去採購、用口腔咀嚼食物、水果,體會到真味道的機會。
因此,與其恐慌吃了多少塑化劑,倒不如轉念去想,今後可藉由自己手中烹調、處理的食物,是否可以增量呢?其實新鮮的自製品,才是最好的食物來源。而面對成長的孩童,若能養成習慣不吃「過度加工」的食品,相信這比供應更多營養品、補品,在體魄養成上當有更大的助益。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