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動輒35度的高溫,強烈的紫外線儼然是愛美女性的天敵,常常需要往外跑的人,如果沒有小心防曬,恐怕會有曬傷的危險。目前市售防曬商品種類繁多,除了擦的防曬用品,撐傘、戴帽、穿著抗UV的外套衣服也很常見,但是這些宣稱有抗UV的服裝,真的可以抗UV嗎?
經濟部標檢局與消基會針對大台北地區百貨公司、專賣店及電視購物頻道網站所販售的防曬衣,共12件樣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有2件商品的防紫外線性能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根據國家標準,抗UV、也就是防紫外線性能項目測試中,依防紫外線係數(UPF)分為3級,A級(40~50、50+)、B級(25~39)、C級(15~24),而織品衣物的防紫外線係數(UPF)至少須15以上,才符合抗紫外線標準,且UPF值越高防曬效果越佳。
檢測樣品中,包括「墾趣生活」女彈性棉快乾抗UV短上衣,標示防紫外線係數UPF為50+,與實際檢測值UPF23.2不符,未達到其標示上宣稱之A級標準;另外「無印良品」女開襟衫,防紫外線係數實際檢測值只有8.0,連C級標準都沒達到。
消基會表示,這兩家知名品牌違反《商品標示法》第14條規定,已要求業者限期改正,違者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可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止營業六個月以下或歇業。
此外,根據「服飾標示基準」規定,「中文標示」檢查項目包含:國內產製者(進口者)名稱、地址、電話,尺寸或尺碼、生產國別、纖維成分及洗燙處理方法等,違者可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得以連續處罰至改正為止。
檢查結果也有3件樣品標示不符合,「墾趣生活」女彈性棉快乾抗UV短上衣,纖維成分及產地皆未以中文標示,且實際纖維成分與標示不符;「FIT UTDOOR」男吸排抗UV抗菌POLO衫,產地未以中文標示,且實際纖維成分與標示不符;「SOFTSUN」女抗UV吸排透氣外套,則是纖維成分及產地皆未以中文標示。
標檢局建議,挑選衣服時,應先檢視中文標示是否完整,並可以透過觸覺和嗅覺檢查,如有刺鼻異味切勿購買;在穿著前最好先以清水洗滌,以減少吸附在衣物表面的化學物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