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上周持續籠罩美國債務上限協商進展的疑慮之中,使得截至7月29日為止,與全球景氣連動性較高的南韓與台灣股市,連續三周外資資金淨賣超,兩地股市也成為今(2011)年以來惟二仍遭外資淨賣超的亞洲股市,尤其台灣賣超逾21億美元,儼然變成外資的提款機。
事實上,除了美債疑慮干擾台股動能,電子股法說釋出旺季不旺消息,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促使外資裹足不前,七月賣超逾21億美元,為今年四月以來最大單月淨流出,加權指數也一舉跌破五日、十日及月均線。
不過,摩根富林明JF臺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儘管歐美債務疑慮罩頂,大盤持續震盪格局,但在選舉題材加持下,台股後市仍相當樂觀。
葉鴻儒認為,根據過去經驗,選舉前夕政府政策利多不斷,以歷史為鑑,大選行情多能在選前1~2季展開。統計2000年以來,總統大選前三個月台股表現均能領先全球新興市場,即便2008年遭遇金融海嘯,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13%,台股卻仍逆勢上漲7%。
再者,從基本面來看,葉鴻儒分析,台灣六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93%,相對其他國家,通膨壓力與升息步調都相對溫和,整體環境仍有利經濟增長與消費動能,台股下半年行情並不看淡。
另外,東南亞與南亞股市則續獲外資資金青睞,泰國、菲律賓、印尼與印度股市過去一周均呈現外資淨買超格局,其中泰國股市獲外資淨買超金額達3.43億美元,連續第二周奪下亞股吸金王寶座。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市場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張森貴表示,由於泰國現階段經濟不論就出口面或內需面,都處於穩步向上的狀態,展望泰國新國內即將開議、新任政府也將於八月份走馬上任,股市或有再度上演慶祝行情的可能性。
但張森貴提醒,外資七月份累計淨買超泰股已達到12.62億美元,已全數回補六月份8.84億美元淨賣超,短線有獲利了結的可能性,是投資人須留意的風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