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大廳的中島票房,服務長達20年之久,由於使用率日益下滑、不見起色,終於在18日晚間正式熄燈。為了有效運用中央空間,今(19)日啟用的新票房全面向「西」邊靠攏,並縮減售票窗口,同時新增55吋與19吋的螢幕裝置,即時更新旅運相關訊息。
台鐵位於台北車站大廳中央的售票系統,原本採中島票房形式,總計約有40個售票窗口。不過使用逾20年的中島票房,正式宣告功成身退,今日只見台鐵人員加緊腳步,一一搬出辦公的家當準備撤出,而施工人員也架起圍籬,預備拆除這座「高齡」票房。
台鐵表示,由於自動售票機、網路訂票機制大幅提升,民眾到車站現場購票的比例逐漸下降。為了有效擴展、利用車站大廳的空間,原本位於中央的售票窗口全面移往大廳西側,售票窗口並減為11個,自動售票機也自原有的14個降至9個,並於今日起全面啟用。
面對台鐵售票廳大變身,部份民眾可能會感到不習慣。因為以往若想購買火車票,不管身處於台北車站的哪一側,只要朝中間方向走去,即可找到售票窗口。不過未來這種「中央」思考模式將無法奏效,旅客可得摸清楚哪裡是西邊再出發,以免浪費腳程與時間。
台鐵指出,這回新票房整建工程,主要由微風站場開發公司負責,雙方依簽訂的ROT合約辦理整個遷移案。新票房的整體設計理念將針對軟體方面融入傳統鐵路元素,並兼顧美學概念;硬體層面則導入通用化設計概念,且強化消防設施等公共安全。
舉例來說,在軟體方面部份,深受鐵道迷喜愛的早期傳統列車資訊看板,仍保留在新票房的一角,呈現濃濃的懷舊氣息。新票房屋頂上的「台北車站」站名牌字體,則是出自國內書法家董陽孜的墨寶,一筆一劃的力道與氣勢,充分展現古色古香的文字美學,。
在硬體方面,除了強化消防安全、導入通用化設計概念外,並整合各種自動售票系統、建置無障礙購票窗口,同時保留台北市觀光旅遊、就業中心與台鐵中心的聯線服務。此外,還新增55吋與19吋的螢幕裝置,即時更新旅運班次與相關資訊,以提供旅客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