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94)年年底爆發雙卡風暴以來,去年各家銀行消金部門虧損連連。而曾經被視為『金雞母』的現金卡業務,頓時成為銀行『毒藥』,避之唯恐不及,紛紛宣佈停止現金卡發卡業務。
其中,中國信託今年2月宣佈停發現金卡,但是發卡量第二名的台新銀行,卻傳出下半年將重起爐灶。各銀行對於現金卡的市場觀點不一,相當令人玩味。
七年前,萬泰銀行以『喬治瑪莉(Geogre& Mary)』打開現金卡市場,引發多家銀行爭食這塊大餅,最熱時將近有30家銀行發行現金卡。其中著名的除了萬泰的Geogre& Mary卡外,還有台新的『Story』、中國信託的『Wish』、大眾的『Mush』,以及中華商銀的『Mike(麥克)』卡。但經過卡債風暴後,只剩萬泰和大眾銀行還有持續發卡外,其他銀行都不願再碰觸此一產品。
去年,光是各銀行現金卡打消呆帳的總額,就高達480億元。其中,台新銀行受傷最為嚴重,縱然在去年5月宣佈停止發卡,但是整年打消呆帳金額還是超過200億元,佔總體打呆的40%以上。如今,傳出下半年Story將重出江湖,銀行同業都大表意外。
不過,台新銀行則表示,現金卡的金融商品,還是有市場需求。至於是否會在下半年重啟發卡,目前尚無確切的方案和時間點。
各家現金卡的名稱,等於為現金卡市場下了定義,例如,萬泰的『救急』,台新的『故事』,中信銀的『希望』,甚至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眾銀行『曹啟泰借錢篇』廣告,就直指借錢是高尚的行為。
但實際上,現金卡確實提供給無法向銀行貸款者,一條借錢週轉的管道。例如,計程車司機、路邊攤老闆…等等,這些銀行眼中的邊緣客戶,沒有抵押品、沒有聯徵資料,確實難以正常的貸款方式,向銀行貸到較低利的金錢,而現金卡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雖然,利率比一般信貸高出很多,但是需要時才動用的特性,也提供給民眾一種方便的資金運用方式。
銀行也強調,現金卡僅可作為支應短期週轉,絕對不可作為長期的借貸使用。而現金卡採彈性利率,依據信用評等給予8%~20%不等的利率,若有需要還是要向銀行洽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借貸方式。
歷經卡債風暴後,銀行緊縮現金卡業務,且在金管會強力的約束下,銀行暴力討債的狀況,已逐漸減少,但隨之而起的卻是地下錢莊再度活躍,暴力討債無人可管,社會問題漸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