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球股市持續烏雲罩頂,無法擺脫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薄弱的陰影,投資人不禁擔心恐衝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成長表現。不過投信業者認為,中國出口成長率雖然可能在下半年繼續放慢,但對於總體GDP成長率的影響有限,主要考慮到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內需拉動經濟成長的作用將更加明顯,預期內部需求仍足夠支持8.5%~9%左右的GDP成長,同時總合貿易順差水平有望保持平穩,經濟硬著陸的機率不高。
10月1日中國官方公布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2%,連續回升2個月,顯示出經濟發展回穩態勢進一步增強,無疑為市場信心注入一劑強心針。
富邦大中華成長基金經理人許興豪表示,即使外部經濟疲弱,中國今(2011)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去(2010)年同期比,增長16.9%,較1~7月略有上漲,成長速度依然保持平穩。消費成長保持穩定態勢,顯示內需動力相對平穩,其中,餐飲和商品零售增速均保持穩定。
由於擔心希臘債務問題無法順利達成共識,9月市場風險趨避氣氛濃厚,共同基金贖回賣壓沉重,尤其是香港股市更成為國際資金提款的重災區,以9月30日恆生AH股溢價指數來到127.28點來看,顯示整體A股股價較H股溢價27.28個百分點,9月26日指數甚至最高曾來到131.86點,以短中長期均值介於103.16~118.03來看,9月以來因國際資金大舉賣股求現,H股面臨慘遭大幅折讓的窘境。
許興豪指出,中國通膨壓力雖不再大幅增加,但緩解速度亦較為緩慢,使得中國政府近期仍嚴守緊縮政策,在歐美經濟增長不確定性高的情況下,預期中國緊縮政策雖不放鬆,也不至於進一步大幅緊縮,因此操作方向上建議採取防禦策略,靜待股市落底,投資選擇上可留意中大型藍籌股,尤其是電信與醫藥通路,作為防禦的投資考量。
另外,中國上證指數今年以來表現持疲弱,除了籌碼面因新股供應過多、政策又有打壓通膨的緊縮措施外,加上歐債事件引發市場對中國地方債務的擔憂,也加深對陸股的衝擊。
保德信大中華基金經理人楊佳升表示,中國2010年底地方債務金額為10.7兆人民幣,並以銀行貸款為主,但觀察中國最新公布8月份財政收入達7,546億元人民幣,年增率超過34%,預估2011全年財政收入可望超過10兆人民幣。
相較於政府收入快速成長,以及近40兆人民幣國內生產毛額(GDP),地方債務規模仍在可控範圍,即便加上中央、民間等各項債務,總體負債比率相對不高。而且中國在2008年底才開始擴大放款的動作,近年來進入還款高峰,但2012年起將會逐年降低,加上經濟軟著陸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開支,所以中國應能順利完成地方政府去槓桿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