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買東西,吃東西」的香港,可說是國人最愛的旅遊勝地之一。不過,這個台灣人心目中的購物天堂,近來卻出現「素行不良」的店家,以誘導式的欺騙手法誤導觀光客上當。消保會特別提醒民眾,前往海外旅遊消費時,務必在結帳前仔細檢視商品真偽,以免吃虧上當。
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去(2010)年1月起,陸續接獲民眾投訴九龍時尚數碼公司和日東公司,採誘餌式的引導方法誤使消費者購買高價3C商品,目前為止共接獲143件投訴案例,涉及爭議的金額更超過160萬港幣。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指出,一名來自深圳的遊客被時尚數碼公司門口的日本招牌吸引,誤信該店家為品牌專賣店。在店員刻意誤導下以2,800港幣,買下山寨版投影機,未料付款後,店員又以另一牌產品功能更佳為由,不斷遊說其購買,最後消費者支付4,750港元,改買店員推薦的商品。
結帳前該名遊客曾要求當場測試產品功能,卻遭店員以「沒有電池」為由拒絕。待消費者返回深圳後,上網遍尋不著購買產品相關資訊,卻發現一款包裝、樣式與其所購入的投影機的相同產品,但屬另一知名品牌,售價只需2,400元人民幣,令消費者赫然驚覺自己上了店家的當。
還有一名南非遊客則是在店家慫恿下,以1,400美元購買數位相機,購買時店員表示已隨貨附贈「相機袋」,不再提供產品包裝盒。消費者事後發現買到是是同款產品的舊型號,而非店家聲稱的新型相機。事後要求退貨時,卻遭店家以無完整包裝為由拒絕,更糟的是,經消費者向品牌經銷商查證後,才發現自己買到二手貨,且同型號相機在南非的售價只要香港的三分之一。
消保會提醒,民眾出國旅遊購物時,必須細核對商品外觀與功能後再付款,避免店家以「缺貨」為由,擅自以其他商品替代。使用信用卡結帳時,更需仔細核對簽帳金額與幣別是否正確,避免造成匯差損失。
消保官柯美琴更建議,國人前往香港購物時,最好選擇「香港旅遊協會」的會員商家較有保障。回台後如發現消費問題,也可撥打「1950」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申訴。
另外,還有些不肖業者,往往會在旅程途中以「拖延時間」的手法,變相「強迫」團員於指定商店消費。柯美琴表示,民眾若於海外旅遊時發現自己權益受損,可先向台灣購買行程的旅行社反映,如未達成協議,也能進一步向品保協會投訴,申請糾紛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