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卡友應該都遭遇過,撥電話至信用卡服務中心,不是等待時間過長,就是被轉來轉去,要不就是客服人員難以溝通,對自家銀行的業務也說明不清等種種狀況。根據行政院金管會銀行局的統計至94年11月,各發卡機構(銀行)總計的有效卡數為2千4百多萬張、單月簽帳金額也高達1千1百多億元,在消費者意識抬頭的情形之下,眾多卡友在銀行縮減權益之際,也紛紛對基本的客服提出了該有的要求,而消基會日前也對信用卡的客服品質做了一次調查。
於消基會今年1月中旬做的調查中顯示,針對目前仍在市面流通的20家發卡銀行、33張不同卡別的信用卡為調查對象的「免付費電話」、「掛失」、「停卡」等手續進行調查後,發現了下列四大問題:
一、50%發卡機構未於卡片背面印製免付費電話:
調查發現,僅有50%也就是10家發卡銀行信用卡背面有印製080免付費專線,而其它10家則是僅印製一般市內電話。而在這10家僅印製一般市內電話的銀行當中,「台灣美國運通公司」及「遠東商銀」至調查日期(95年2月6日)止,未針對信用卡服務設置免付費電話,其餘8家銀行則是有設置卻沒有於卡片背面告知,似乎喪失了設置的意義。除此之外消基會還發現有些銀行在普卡、金卡與白金卡方面則有不同的做法,例如「台新銀行」的新光三越金卡沒有印製免付費電話,白金卡則有;「國泰世華」的普卡僅印製一般市內電話,而Combo白金卡則有免付費電話,出現了依卡片等級而作法不一的情況。
二、消費者無法以行動電話撥打免付費電話:
現今行動電話十分普及,而不像以往需拿著電話卡找公共電話,所以消基會也建議業者是否也應該開放手機撥打免付費電話。針對電話費的負擔問題,消基會也提出,持卡人與銀行聯絡多半是為了帳款疑義、繳費問題或掛失為主,因此往往問題已達燃眉之際,卻還需經過輸入基本資料等步驟,而冗長等待的電話費支出應由消費者負擔嗎?再者,幾乎所有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等機構都設立於台北市,如果沒有提供免付費電話,對外縣市的持卡人公平嗎?
在施測者實際撥打後發現,在本次調查的目標中,除了2家未設置信用卡免付費電話的銀行及非0800開頭的花旗銀行外,其餘17家銀行中,計有「中國信託」、「中華商業銀行」、「大眾銀行」、「新竹商銀」、「台新銀行」、「國泰世華」、「聯邦銀行」及「荷蘭銀行」等8家業者的信用卡免付費電話不提供消費者以手機撥打的服務。
三、掛失卡片關卡重重:
根據消基會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少發卡銀行並沒有掛失專線,也沒有專人服務,而是以一般的信用卡語音客服電話來處理,掛失項目也不一定是在第一個選項。依據銀行公會公布的資料,20家調查目標中,有9家銀行在掛失電話部分有免付費電話,但僅有3家銀行的掛失專線是直接由專人接聽。其餘17家銀行則均要透過語音系統,持卡人需經過不少選項才能進入到掛失項目或與服務人員直接通話。
在掛失手續費方面,部份銀行雖然未收取掛失手續費,但卻由「卡片重製」或「分攤盜刷風險」等名目來收取費用,然而這筆收費的用途究竟是在於何處?對降低消費者被盜刷的風險到底有哪些貢獻?消基會主張,銀行公會應號召會員共同成立「信用卡掛失專線」,以單一的簡碼服務持卡人,才能真正降低持卡人被盜刷的風險及提高處理效率。
四、消費者停卡不可馬虎:
在停卡方面,部份銀行要求卡友須以書面通知停卡,但消基會表示,只要確實告知欲停卡之意,銀行不應要求消費者一定要使用某種格式的表格或書面,若銀行要求消費者必須以其規定的制式書面申請停卡,則欠缺法律上根據,不過為了保障自身的權益,建議消費者可自行以書面通知與卡片一併寄回。
至於線上停卡,對消費者而言比較有風險,因為萬一未完成停卡作業,之後卡片遺失,消費者誤認該張卡片已經停卡,未再進行其他掛失等手續,不慎遭到盜刷時,將導致後續帳款爭議及付款責任等問題。而針對書面辦理或是線上辦理,消基會都建議,客服人員最好也應主動提醒消費者以掛號方式寄送,減低風險。
最後消基會期盼,在銀行界致力於打消呆帳及衝高發卡量的同時,也應多想想如何提升服務品質及增加持卡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