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今(1)日舉辦法說會,公告累積今(100)年前三季的稅後純益為11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12元。其中,第三季單季稅後純益50億元中,國泰世華銀行與國泰人壽,各貢獻31億元、17億元,維持獲利雙引擎的態勢。
進一步分析,國泰人壽由於利變型年金收入大幅縮水,初年度保費(FYP)自去(99)年同期的2,644億元降至2,055億元,年減22.3%,所幸分期繳商品年成長15%,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609億元,年增1.3%。
至於國泰世華銀行截至9月底,總放款金額已突破1兆元,年增15.7%,淨利差(NIM)也達1.17個百分點,手續費收入60.9億元,年增9.3%,逾放比僅0.38%,備抵呆帳覆蓋率222.1%。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表示,國泰世華銀行前三季放款成長動能來自於企金,包括海外台商回台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及政府貸款都有成長,個人金融雖也呈現成長態勢,但速度較為緩慢。
不過,李長庚話鋒一轉指出,特別呼籲主管機關應早點讓壽險業外匯責任準備金快點過關,以免壽險業每年平白付出新台幣700~800億元的避險成本給外商銀行,只是為了幫各公司投資海外部位購買避險工具。
李長庚更進一步強調,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比重高,避險的確有必要,但因為八成的避險工具都由外商銀行銷售,導致這些錢無法留在台灣。五年前就向金管會爭取實施「外匯變動責任準備金機制」,如此一來,壽險業每年就不用再支出數百億元「避險成本」。
另外,國泰金控目前旗下的子公司,包括銀行、壽險、產險都已登陸,特別是大陸國泰人壽在沿海九個省份都已設立分公司,今年總保費年增14%,總承保人次達323萬人,年增32%,目前正在力拼在登陸第二個5年,可以達到轉虧為盈。
至於銀行端發展,李長庚認為,台資銀行與陸銀就算簽署MOU,但在合作上仍會有搶客戶的顧忌,若雙方合作有股權上的聯繫,無論是台資銀行參股陸銀,或未來政策開放陸銀參股台資銀行,會更能加速雙方業務合作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