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大廠的嬰兒食品「米精」,遭民眾投訴出現黑色顆粒無法溶解,廠商回應是製作過程的焦黑鍋巴,但該物質的成分尚待確認,如果是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恐怕對嬰兒的健康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接獲桃園市陳小姐陳情,今(2011)年9月底購買某知名大廠的「米精」寶寶副食品,開封後發現在泡製過程中,都會出現黑色的顆粒無法溶解,一開始不以為意,以為是穀物尚未磨碎造成,後來仔細觀察居然發現整罐米精分布許多黑色顆粒。
雖然廠商回應,黑色顆粒應該是製作過程高溫烘培產生的焦黑鍋巴,是正常現象。但陳小姐以有黑顆粒的米精餵食孩子已約三星期,而小孩則是出現紅疹的過敏現象。
主管機關台北市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陳立奇表示,衛生局也陸續接獲檢舉,已經要求廠商提出第三公正的檢驗,釐清混雜在米精內的焦黑粒子是否對健康造成影響,報告在這一兩天就會出來。
陳立奇進一步表示,依據嬰幼兒食品管理標準,廠商製程應該有嚴格的品管,不應有焦黑物質出現。已要求業者在合理的期限內改正,若依舊有遭汙染的產品在市面上販售,可罰處3到15萬元的罰款。
根據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聲明,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而蛋白質含量較低的植物性食品,若烹調溫度超過120℃會產生丙烯醯胺。目前在動物實驗中,證實丙烯醯胺則會引起動物的生殖系統疾病,甚至導致癌症。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提出質疑,認為「米精」主原料要是胚芽米粉,成分為碳水化合物,碳化過程需要的溫度很高,擔心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市售嬰兒副食品遭黑色顆粒汙染,已造成家長恐慌,而廠商的回應實在無法讓民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