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10月海關出進口貿易概況,出口值270.3億美元,年增率11.7%;進口值237.1億美元,年增率11.8%,累計1到10月,出進口值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財政部預期今(100)年全年出口值年增率約有13%至15%的成長,高於主計處預估值。
財政部同時表示,第4季的第1個月,出進口狀況還不錯,預期今年剩下的2個月時間,仍然會有穩定表現,11月及12月的出口成長,應該還會有2位數字。
10月出口較9月增加24.2億美元,主要是因台塑化煉油部門復工,油品出口較9月遽增82.5%,礦產品出口增加8.2億美元;而資訊與通信產品也增加4.4億美元,增加29.5%。
10月出口與去(99)年同期相比,增加28.4億美元,以礦產品增加7.6億美元最多,成長72%,資訊與通信產品增加4.4億美元,增加29.8%,光學器材增加3.9億美元,增加25%,基本金屬也增加3.3億美元,成長14.9%。
累計今年前10個月的十大出口貨品,電子產品、基本金屬、塑橡膠、化學品、光學器材、機械、資訊與通信產品、交通運輸設備等8項,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增幅較大的則是資訊與通信產品,增幅54.5%,其次是機械,增幅26.4%、化學品增幅20.4%最大。
對主要出口國的累計數及出口比重統計,對主要國家的出口金額均創歷年同期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以東協六國增加22.7%最多,其次是對美國出口增加19.2%,對歐洲增加12.3%,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增加10.4%,對日本增加1.9%。
進口部分,由於小客車進口熱絡,使得消費品進口創歷年單月新高。資本設備10月進口值30億,較去年同期大減15.8%,其中機械進口值16.6億美元,是99年3月以來新低,顯示受到全球經濟減緩影響,資本設備進口投資轉趨保守。
不過消費品境遇大不同,10月消費品進口22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20.9%,其中以小客車進口2.4億美元,成長60.3%最多。
由於歐債危機及美國景氣復甦緩慢,主要國際經濟預測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國際貨幣基金從4.3%,下修至4%,環球透視從3.1%,下修至3.0%。財政部表示,雖然全球景氣減緩,可能影響我國出口成長,但電子產品、資訊與通訊、機械等仍具競爭力,且六輕產能逐漸恢復,均有助於出口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