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風暴歹戲拖棚,加上主計處調降今(100)年、明(101)年經濟成長率預測,連帶讓民眾對於未來經濟持悲觀看法。根據國內金融集團調查11月份國民經濟信心發現,超過半數的受訪者不看好景氣發展,同時消費意願也持續下滑,尤其是耐久財和大額消費意願,雙雙寫下歷史新低紀錄。
從國泰金控發布「11月國民經濟信心」報告顯示,在總體經濟環境部分,56.8%的民眾看壞未來經濟成長,更有35.5%對於未來半年景氣的態勢持悲觀態度,顯示目前大環境仍持續壟罩於衰退陰影之中。
民眾對於經濟走勢的看法,同樣反應在求職、薪水待遇和消費意願,並不抱樂觀希望。受到國內外銷訂單銳減,導致就業機會指數持續下滑,63.1%的人認為目前就業環境較過去艱困,甚至有60%的受訪者看壞未來就業環境。此外,24.8%的受訪者坦言,其薪資較六個月前減少,而在「無薪假」現象的催化下,28.4%的上班族擔心未來可能面臨減薪危機。
景氣發展混沌未知的情勢,連帶影響國人的消費意願,37.7%的人在未來半年內對於增加大額消費意願下滑,還有47.1%的人對於未來耐久財消費意願降低,再次寫下調查以來的新低紀錄。
隨著金融市場持續震盪,加上選舉等諸多外在因素的干擾下,多數台灣民眾對於台股後勢也不樂觀。根據調查資料指出,45.1%的人不看好未來台股走勢,這也讓45.4%的人認為「定存」或「持有現金」比較可靠,顯見部分民眾對於持有風險性資產疑慮仍在。
至於房地產市場則在景氣趨緩拖累下刮起「寒流」,受到奢侈稅與實價課稅等相關政策的影響,導致買賣雙方不約而同的持觀望態度。其中55.4%的受訪者表示不願在現階段拋售房屋,更有高達72.1%的人認為目前不適合進場購屋。
儘管對於投資態度轉趨保守,但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銀行陸續開放人民幣承作業務(OBU),47%的民眾開始計畫持有人民幣存款,且人民幣持有比例約占個人總存款0~5%左右。若從「人民幣持有意願」的調查結果推算,人民幣在台灣的潛在資金規模大約1.73~1.9兆之間,未來更可望成為台灣外匯存款的主要貨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