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路上遇到一位以前銀行的老同事,於是相約吃飯順便敘敘舊,寒喧了幾句之後,他就表示領完年終之後,就準備從銀行離職自己創業。他在銀行擔任個金資深業務主管的工作,而且業績向來名列前茅,所以聽到他要離職我非常訝異。
他說「已經找不到任何為銀行拼命的動力」,他的同事甚至年終獎金也不打算要了,這個月就申請離職,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些年來他的客戶並沒有因為他所推薦的投資商品而賺錢,賠錢的反而是大多數。
這開始讓他對於自己工作的價值觀有了轉變,他開始思考在銀行工作的目的到底是要帶給客戶什麼東西?思考許久之後,他認為無法改變現狀,所以就決定離職離開銀行業,這也是目前台灣金融從業人員的一個縮影。
銀行人員要離職轉行,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對於其他產業並不熟悉。這位老同事從幾年前便利用他在銀行所學的不動產估價專長,開始買賣房子,他也深知每個區域的合理行情區間,以及銀行貸款意願等等條件,所以他準備離職後,就專心投入不動產事業的經營,有可能開設不動產資產公司或仲介公司。
房屋買賣至少可以留下資產,買他房子的人至少得到了實質的不動產,不像在銀行時,總要賣客戶一堆看不懂數字所包裝出來的金融商品,相較之下他覺得心理比較踏實。
至於另外一位離職的同事,則還在思索要投入哪個產業,最有可能的還是留在金融相關領域,但是少了銀行給的業績壓力,至少可以憑良心做事情。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金控公司總是大幅招募新人,到底一年之後可以留下了幾多少?如果金控只是透過高尚的企業形象,吸引大批人才加入,卻無法讓金融從業人員有光榮感,那麼只是糟蹋這些人才罷了!
多年以前能夠進入銀行工作,是多麼風光的一件事,如今這樣的光榮感早就隨著銀行變身金融商品銷售通路而消失殆盡,每個人幾乎都變成業務機器,這或許是時代變遷不得不的改變,但是從業人員的光榮感卻沒有留下來,金融人員甚至成了過街老鼠。
這樣的轉變,恐怕也是銀行業者始料未及的吧!或許哪一天銀行真正做到「顧客至上」,而不只是一句廣告台詞,金融從業人員的驕傲才有回來的一天。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