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擴大蔓延狀況,讓全球股債市上週幾乎全面走跌,就連深具基本面優勢的新興市場也面臨沉重賣壓。根據EPFR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淨流出14億美元,終結過去六周連續流入,並創下近15週單週最大流出量,唯一可慶幸的是,十一月仍維持淨流入27億美元。此外,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同步遭調節2.05億美元,近5週來首見淨流出,但其中新興美元債逆勢吸金0.13億美元,為連續淨流入第6週。
歐債已成為全球的經濟問題,市場憂慮經濟下滑風險大增,紛紛將資金投入美元資產,同時DXY美元指數11月以來上漲4%,可見市場恐慌情緒。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以美元計價債券較受資金青睞,在市場震盪加大之際,國際買盤仍偏好美元資產。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政府基金經理人羅傑‧貝斯頓認為,資金持續流入美國債市,主要是反應避險心理及著眼於美國政府債市較佳的流動性。由於美國政府債GNMA具有美國政府信用擔保,品質高於房地美與房利美等二房抵押債券。且就評價面來看,政府債GNMA比美國公債更具吸引力,加上聯準會持續將抵押貸款證券到期本金再投入收購該類債券,均有助於支撐後市表現。
摩根富林明新興活利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則指出,由於新興貨幣近期穩定度降低,導致新興本地債表現不佳,從資金流向來看,也未有大幅回流,顯示市場對於波動度較高資產的信心尚未回升,不過目前很多新興貨幣已相對便宜,只是市場波動大,宜拉長投資時間。
摩根富林明新金磚五國基金經理人何銘銓分析,今(2011)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23%,雖然落後MSCI世界指數的13%,但以歷史為鑑,未來反彈上漲空間令人期待。
金融海嘯後,新興市場在2009年的反彈幅度高達74%,且新興市場的企業獲利能力仍維持高檔。何銘銓強調,儘管全球化導致新興股市難與成熟股市脫勾而同步下跌,但市場盤跌過後,回歸基本面時,當風險胃納量提升之際,新興市場應仍是國際資金率先回補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