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歹戲拖棚,歐元兌美元匯率貶值,促使我國外匯存底連續兩個月縮水。中央銀行今(5)日公布去(2011)年12月底外匯存底為3,855.47億美元,較11月底減少24.21億美元,為連續2個月下降。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指出,去年12月我國外匯存底減少,主要是受到歐元等主要貨幣兌美元貶值。以這些幣別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減少的金額,大於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導致外匯存底縮水。
而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12月外資淨匯入逾1億美元,加上歐元相對美元約貶值3.01%、英鎊相對美元約貶值1.07%。12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及存款合計1,866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48%。
相較於2010年,2011年底外匯存底增加35.42億美元,為近11年來增幅最少的一年,主要原因,就是央行外匯存底裡配有不少歐元,當歐元貶值,連帶使得央行外匯投資出現匯兌損失。
根據央行公布資料顯示,我國外匯存底仍舊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其中,中國大陸外匯存底仍舊排名世界第一,截至去年9月底達3.2017兆美元,較去年6月底的3.1975兆美元,增加42億美元,增幅明顯縮減。
日本外匯存底居第二,去年11月底外匯存底1.2248兆美元,較10月的1.1291兆美元,暴增957億美元。林孫源表示,推測與日本央行干預日圓升值、大量買進美元,導致外匯存底大幅增加。
俄羅斯外匯存底排名世界第三,去年11月俄羅斯外匯存底4,500億美元,較10月的4,640億美元,減少140億美元,台灣則以3,855.47億美元緊追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