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商率先公布降價25%,被市場視為開了降價的第一槍,如果現在可以降價25%,那是不是就代表之前的開價不盡合理,也就再次地證明過去建商開價都是用「喊的」,每坪120萬或150萬只要敢喊,彷彿就可以讓自己所推出的建案提升了層次。
如果不是景氣不好,我們不會知道原來建商的利潤,可以一次下調25%;如果不是建商降價,我們不會知道原來議價的空間有這麼大。雖然目前仍有建商強硬表示不會跟進降價,但是我想應該也撐不了太久了。
筆者最近經過三重地區,看到某個建案又請了工讀生在路邊舉廣告看板,我心中馬上出現了一個問號,這個建案在去年不是早就貼出「圓滿完銷」的廣告了嗎?如果已經「圓滿完銷」,又為何現在還需要舉牌銷售?可見去年很多建商宣稱的某某建案一個月之內銷售完畢,原來都是騙人的。
前往新莊副都心一帶看看,許多建案的銷售中心只能用冷清來形容,動輒開價60萬起跳的建案,更是門可羅雀。而這些建案當中不乏去年也喊出「銷售一空」的案子,目前仍然持續銷售。
看到這些景象,就會覺得過去兩年建商實在非常惡劣,用了各種不實的銷售手法來炒高房價。如果房價硬著陸,掀起小型本土金融風暴,苦果又是要全民來買單。
房價高漲已經成為民怨之首,看到建商在媒體不斷宣稱某某建案開價又創新高,就令人憤怒!如今有建商開始降價,相信很多人心中想要看到的是,如果房市交易量持續萎縮,那麼會不會有撐不下去的建商及仲介關門大吉,如此一來才能稍稍減少民眾的怒氣。
當然我們也知道房地產如果崩盤,對整體經濟勢必有不好的影響,但是建商惡劣的形象,早就隨著高房價而深植民眾內心。建商如仍堅持過去的行銷方式及訂價,那麼房價硬著陸的機率將越高,畢竟降價的預期心裡越來越高時,交易量只會越來越低。
建商過去幾年都已經賺飽飽,可是他們也成為貧富差距擴大的幫兇之一,建商獲取合理的利潤是應該的,但是賺錢賺到引起社會公憤就有點超過了,期待所有建商都能讓房價回到合理區間,讓所有的民眾都不再望屋興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