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無薪假」來襲,民眾的消費意願依舊旺盛,去(100)年11月的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再次衝破1,400億元大關,不僅是去年的第三高,更創下歷年同期的新記錄。累計去年至11月的簽帳金額已達1兆5,100億元,全年有機會攻上1兆6,500億,大約較卡債風暴、金融海嘯時期有1成5左右的成長。
根據金管會公布去年11月份信用卡揭露資料,國內36家發卡機構的流通卡數為3,278萬張,比起上(10)月減少了12.6萬張,主要是新發卡量減少而停卡數增加。有效卡數則有2,059萬張,反比上月成長19.4萬張,使得有效卡率回升到62.81%,是去年4月以來的新高。
在整體銀行新發卡數方面,本(11)月總計發出48萬6,520張卡,比起上月少了有51萬之多,原因在於上月的基期頗高。其中,中國信託在轉卡作業下,本月發出10萬6,410張卡,再次榮登發卡王寶座。
中國信託信用卡暨支付事業處資深副總張智銓表示,目前推廣主力為御璽卡與鈦金卡,鼓勵原白金卡卡友升級申辦,將可享有更優惠的權益,因此使得新卡量增加。
發卡第二位為國泰世華,比上月增加至4萬4,260張;排第三名是上月因轉發樂活御璽卡暴增的聯邦銀行,本月新卡量僅剩40,576張;第四與第五分別為台新銀行(36,839張)、永豐銀行(34,624張)。
本月整體停卡數為45萬3,956張卡,比上月增加了近10萬,導致整體淨發卡數(發卡量減停卡數)只剩3萬2,564張卡。當月停卡量的前三名是台新銀行(88,092張)、聯邦銀行(85,312張)、中國信託(52,649張)。據了解,台新銀行正在進行「清卡」動作,台新金控個金執行長尚瑞強就指出,未來希望每人最多只持有兩張台新卡,可讓卡友能夠集中刷卡,進而提高動卡率至7成以上。
11月的平均有效卡率則是回升到去年4月的水準,達到62.81%。花旗銀行的動卡率持續成長至83.39%,是連續六個月的上升趨勢,更再次重寫新紀錄;台灣永旺同樣創下該行新高,有效卡率達到74.65%;在七成以上的還有第一銀行(70.27%)。
其他有效卡率高於平均值的發卡機構,還有渣打銀行69.76%、國泰世華(69.07%)、台北富邦(68.08%)、中國信託(67.98%)、華泰銀行(67.01%)、匯豐銀行(66.78%)、三信商銀(66.39%)、彰化銀行(65.27%)、兆豐商銀(64.22%)、台新銀行63.38%及玉山銀行(62.87%)等。其中台新銀行是自99年3月正式併入慶豐銀行信用卡後,首次重新跨過平均值的門檻。
本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簽帳金額的表現,在歐債危機衝擊國內就業市場下,「無薪假」再度來襲,再加上百貨週年慶進入尾聲,銀行普遍不看好年底的信用卡業績。事實上,11月份刷卡量再創同期新高,達到約1,465億元,不僅是去年的第三高,也是歷年的第三高,表現相當令人意外。
刷卡量前六名的排名則有所變化,奪冠的仍為中國信託(248億元,市占率16.92%);國泰世華則以196億元(市占率13.39%)再次超越花旗銀行的174億元(市占率11.86%);台新銀行下滑至126億元(市占率8.60%)維持第四名;台北富邦加把勁達到115億元(市占率7.86%)趕過業績衰退的玉山銀行(112億元、市占率7.62%),這六家銀行簽帳金額全都在「百億」以上。
11月整體循環信用餘額為1,412億元,雖仍在下降中,不過僅比上月減少6.3億元。花旗銀行有2百億元的餘額(210億元,市占率14.85%),其他餘額達到百億元以上的還有中國信託(178億元,市占率12.57%)、國泰世華(154億元,市占率10.87%)、玉山銀行(132億元,市占率9.32%)、台新銀行(127億元,市占率8.97%)
在預借現金金額方面,整體金額比上月增加2.4億元,達到27.7億元。中國信託增加至7.2億元,市占率提升至26.02%,尾隨的花旗銀行有3.7億元(市占率13.42%)與玉山銀行(3.0億元,市占率10.69%)。
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本月有648億元,比上月增加了26億多元。市占率高於10%以上者有中國信託(105億元,市占率16.26%)、花旗銀行(99億元,市占率15.30%)、玉山銀行(76億元,市占率11.68%)及台新銀行(68億元,市占率10.47%)。
至於銀行信用卡三大收入(簽帳金額、循環信用餘額、預借現金)部分,整體銀行總和上升至40.8億元。獲利王依然是中國信託(5.9億元),其後為花旗銀行5.6億元、國泰世華4.3億元、玉山銀行3.7億元,以及台新銀行3.2億元。
雖然第四季呈現「旺季不旺」,但信用卡市場卻出現「看回不回」的態勢,尤其年關將近,12月份的刷卡業績在消費暢旺及繳交保險費的觸動下,有機會再向上躍升,創出史上年度的最佳成績。
11月份信用卡發卡前十名,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