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年糕,可說是過節必備食物,但因各地作法不同,還是有些差異。如璐璐家,小時候吃的是用香蕉葉蒸的包仔粿,跟用純米漿、肉、蝦米做成的鹹甜粿。到了長大,吃的就是乾媽做的,僅以米漿、滿滿的蘿蔔絲所製的純正客家蘿蔔糕,這種糕雖如白玉,沒有裝飾。不過,習慣此味者,卻也無法容忍改良版,或是用各式甜辣醬、芥辣糊,來破壞它的先天美質。
然近幾年來,因外賣盛行。因此邊逛邊買,倒也吃到些不錯的產品。像是位於宜蘭的廣興,手工現炊現賣的蘿蔔糕,有分港式跟純蘿蔔絲的。每回來買,光是聞到味道,就口水直流。請他們包裝時先切下幾片,現場就這麼單純的吃起來,感受一下深邃的米香。只可惜年節期間因蒸粿生意太忙,麵食是不供應的,否則若能喝碗熱湯再回家,豈不更棒。(廣興做粿,宜蘭縣冬山鄉廣興路205號,廣興路與永興路交叉口,03-951-2224)
但話又說回來,老字號的粿即便有著料實的特點,今(101)年最使璐璐刮目相看的,卻是寒舍艾美酒店「金磚年糕組合」。話說金磚的意思,係指南瓜的橙黃色澤。因不使用現成米粉,改採手工米漿做底,所以不會有一股雜味令人胃悶。且簡單加熱後,便能充分感受到南瓜與果仁、十寶燕麥的甘美沁香、越食越覺好味。
樣在「組合」裡的,還有一條經典的蘿蔔糕,其蘿蔔料足甜潤、蝦米掐得淨、選得精,再加上臘腸風味高華雋雅、毫無油星耗氣。待略煎到赤酥,一口咬下,外皮薄脆、內柔潤如綿,須臾而化。如此餘韻悠長的口感,真使人驚訝於台灣米食的高竿絕妙。
此外,禀持著精巧的港式糕點做工,自今(23)天開始到1/27止,二樓的寒舍食譜,午晚餐推出特餐與十人份桌菜。菜單裡除了名菜外,還輪流供應本地少見點心,如「港人傳統的砵仔糕、華麗的鵝肝盞(塔)」等。因工序講究,又蘊含師傅改良創意,風味自與街市不同。所以愛小食的人看了,不知將會如我般,開始心思思嗎?(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8號,02-6622-8000)
《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