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直直落,致使消費者購物意願下降!尼爾森調查發現,儘管亞太地區堪稱是全球消費的樂觀帶,但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仍然下跌,5成民眾憂心「經濟狀況」,比例已達到2008年金融風暴的水準,同時擔心飯碗不保的比率躍居第2大憂慮,顯示國人對於國內市場的信心疲弱。
根據尼爾森針對全球56個市場,超過28,000位消費者,橫跨亞太、歐洲、拉丁美洲、中東與北美等地區,進行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去(2011)年第4季,全球56個市場中,35個信心指數下滑,12個上揚,9個持平。整體來說,約6成消費者的信心水準下跌。
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前10名中,7名來自亞太地區,包含印度、菲律賓、印尼、中國、泰國、澳洲、馬來西亞,因此亞太地區堪稱樂觀世界。而在14個亞太市場中,澳洲、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與越南的信心指數爬升;香港、紐西蘭、南韓、台灣與泰國滑落;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日本則是持平。
尼爾森表示,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主要是「就業市場」、「購買想要與需要商品時機」與「個人財務展望」等3大指標趨向悲觀。逾8成民眾看衰未來一年的就業市場,較去年第3季高出18個百分點;3/4受訪者坦承時機不適合購物;2/3對自己的財務展望不樂觀。
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導致5成台灣民眾將「經濟狀況」視作首要或次要的憂慮事項,較去年第3季增加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憂心比例已回到2008年第3季全球金融風暴初始時的水準。此外,「無薪假」頻傳,讓3成民眾擔心飯碗保不住,因此「工作保障」躍居第2大憂慮要項。
另外,主張台灣正處於經濟衰退的比例,自去年第3季的62%增至78%,是過去30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42%不認為台灣會在未來一年內脫離不景氣。因此69%將節省開支,其中52%降低外出娛樂,44%減少買新衣,43%改買較便宜的日常用品,打算將錢花在非必要支出的比例下滑5至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