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理財 經貿 卡訊 消費 休閒 達人專欄 萬象
  CardU首頁 > 焦點新聞 >
【消費】
多營養素不等於營養 健康食品不表示健康
少油少糖少鹽多健康 天然食材攝取營養素

記者  段楚禎  報導   2012/02/21  
健康食品添加物過高,不如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圖/董氏基金會 提供)

  現代人工作忙碌,不僅三餐不正常,偏食、營養失衡更是常見,在健康意識抬頭下,很多人會選用健康食品來補充營養素,但這些健康食品真得對健康有益嗎?

 

  董氏基金會抽查市面74件常見健康食品,整理出成份及營養價值有疑慮者共17件品項。不少商品含有過量的食品添加物、過量的糖分,可能額外攝取過多熱量,甚至有誤導民眾吃了會更健康之嫌。

 

  董氏基金會表示,民國88年開始實施的「健康食品管理法」,對健康食品審核只考量單一或少數特定成份的安全性及保健功效,而忽略整體的營養價值,造成某些政府背書的「健康食品」其成分及營養價值,卻不及一般食品。

 

  如某些廠牌的牛乳或優酪乳包裝宣稱「經衛生署認可,促進鈣質吸收」,但在認證實驗中,其吸收率是和鈣片做比較,一般牛乳其實就有這種效果,且該產品的非脂肪乳固形物僅有4%以上,其規格屬於CNS調味乳之規範,也就是牛乳成份50%以上,而非100%鮮乳。

 

  至於衛生署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精緻糖攝取量(含水果中的糖)應小於每日總熱量來源的10%,以每人每日攝取1,600大卡計算,最好不要超過40公克。

 

  調查中也發現,部分健康食品添加過多的糖,如某廠牌活菌發酵乳因有助增加腸內益菌、增加腸道運動的保健功效,而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但若每天飲用200毫升以上,就相當於額外攝取30公克的糖,約近7顆的方糖。

 

  董氏基金會建議,要吃出健康,飲食多樣化,就能吃到各種營養素,一些達到健康食品功能之成分,其實從天然食物中就攝取得到,也遠優於吃添加其他成分的萃取物。比如:喝可幫助腸道健康的發酵乳,不如多攝取高纖維的牛蒡、木耳、香菇、全穀、海菜類等蔬果。

 

  健康食品顧名思義就是對「健康」有益的食品,由慢性病防治觀點,國人應攝取較少油、糖、鹽及食品添加物的食物。食品中若有某成分具有特定保健功效,不代表該食品符合健康原則,如果放任三餐亂吃,卻把希望寄託在健康食品上,更是捨本逐末的作法。

【2012/02/21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討論     列印     轉寄      收藏
  網友評價: (0.0%)讚  (100.0%)好  (0.0%)普普  (0.0%)待加強  (0.0%)需改進  目前共有1人評價
  您的評價: 讚  好  普普  待加強  需改進 
【熱門好康】
Google
新聞 好康 卡訊
【相關新聞】
| 關於卡優新聞網 | 服務總覽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廣告刊登 | 網路行銷 | 聯絡我們 | 其他聲明 | 網站使用指南 |
威辰資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Starwi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7樓 TEL:(02)2591-3300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器,Flash Play 8以上版本,NETSCAPE 及 Firefox 尚不支援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